“我认为未来两国之间的矛盾会更加的严重,所以我们是希望中星能尽快把工艺升级起来,我们鸿康愿意跟中星一起研发一起进步,尽快把国内的半导体产业发展起来。”
听着萧易如此直白的共同进退的话后,尽管梁松和一旁的赵总做好了一些心理准备,但这个时候也难免感到了内心的一阵激动。
两人甚至整个中星国际公司都没想到,鸿康这么一个智能家电智能手机的公司,居然可以为了国内半导体行业做到这个地步。
中星现在的工艺不要说和台电对比了,就连14纳米的工艺都还无法实现量产,就算后面量产了,相比台电的成熟工艺,中星不管是成功率还是极限性能上都是要比台电弱不少
但这样的情况下鸿康居然还是愿意跟中星一起共同研发,甚至把自己千辛万苦,投入无数的研发成本,好不容易研发成功的14纳米芯片交给中芯生产。
有了鸿康这一笔订单的支持,中星的研发进度还有量产速度起码要比原来的进度快数倍。
梁松此时激动的神情都有点溢出于言表了,马上介绍起中星现在14纳米的规划进度。
“萧总放心,有了鸿康之前28纳米芯片的订单,再加上接下来鸿康14纳米芯片订单,我们有信心半年内攻克14纳米研发,达到量产的进度。”
“虽然我们现在的良品率达不到台电的这样的高度,但我们已经有信心,再给我一点时间,我们就能把良品率还有性能都提升到接近台电的水平。”
萧易听完梁松的大致时间规划,也算放心了,按照梁松刚刚说的进度,比萧易记忆中 14纳米的进度快了将近一年,估计是因为有了鸿康28纳米的订单,减轻了不少中星的财务压力和研发压力。
萧易想了想后,直接问出了一个比较关键的问题。
“梁总,到时候量产14纳米,中星的产能够吗,或者到时候推动到7纳米的时候,中星的产能还有用吗,我可以先给梁总透个底,后面我们鸿康需要大量的芯片产能,绝对不是小数目,肯定是比我们现在28纳米的产能需要更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