然后,他走到了这位魏大人身旁,开始与他一起编写今年的太学志。
今年有三年一次的科举,太学的学子们有不少考上了进士。而这些人之中最耀眼的学子,自然就是新科状元,杨申!
所以太学志中,放入的第一个人物也是这个杨申。
杨申这个人,余长芝与他同在翰林院中任职,也算是接触过,是一个性格不错的人,无论谁遇到了麻烦,他都力所能及的帮上一把。
不过,没想到他们认识了不少日子,却从来没有听他提起过,他原来也是出身太学的学子。
“余大人是今科榜眼,想来字一定也写的不错。不如我来说,余大人书写如何?”魏大人提议道。
余长芝欣然点头,“当然!魏大人在太学之中比我更长,也更熟悉太学的学子,更知道应该如何记录太学志。”
很快,魏大人就把要写的关于杨申的内容说了出来。
“杨申,西北豫州人士,经豫州知府陈大人推荐,入太学之中……”
把魏大人说得话都写上,余长芝惊觉,他有些惊讶的看着自己写在纸页上的内容!
除了名字不同,最后的成绩不同。这个杨申,几乎和他父亲齐思瑜在太学志中的记载一模一样!
这难道只是巧合?
余长芝不动声色,继续把魏大人说得的其他学子们都一一写了下来。
等把所有的内容都写完,他借口自己还要找一本书,让魏大人先离开,他稍后再走。
等魏大人走后,他重新打开他刚刚写完的太学志,把属于杨申的内容,重新抄录了一遍。
然后,夹在记录着他父亲齐思瑜的那本太学志之中,带着它离开了藏书阁。
余长芝一路沉着冷静,与平日无异,回到了他在太学的宿舍之中。
只是这间屋子不止住了他一个,还有偶尔来此休息的其他大人。
把他找到的东西放在这里,并不安全。好在明日就是休息的日子,他再把东西带回他们家刚刚买到的新宅子里面。
.
第二日一早,余长芝早早起来,与另一个同僚打过招呼,就换上了自己的衣服,准备回家。
手上提着一包要换洗的衣物,那本太学志就放在这些衣服里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