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后一人,许攸。
这家伙……跟汉室有矛盾。
先让他跟着曹操混日子吧。
快速批复完任命奏疏,刘辩继续看其他的。
东宫基本搭建完成。
兖州逐步复苏。
冀州详细战报大将军府呈送了上来。
刘辩粗略的看了一会儿,心惊不已。
光熹元年前的冀州,真可谓是富甲天下,比徐州还要恐怖。
韩馥麾下可动用军队超过四十万,扩充军备后一度逼近七十万。
虽然不清楚里面有多大的水分,但当时韩馥只要南下,短时间内就能兵临司隶。
朝廷别说兵发三路大军了,怕是要集结刘、曹、孙,外加皇甫、丁原还有吕布的飞熊军,提前在阳武打一场决战。
但是最后……
“韩馥跑哪去了?”
刘辩心里有一个大大的谜团。
大肆征兵征了七十万,然后几个月不见,此人就消失的无影无踪了。
奏疏中没写,怕是皇甫嵩都不清楚。
刘辩思考一阵后,在上面落笔,阅。
再往下看,王匡上的奏疏。
“陛下安康否?”
无聊。
刘辩随手批复,“朕安,卿也保重身体。”
随手将王匡的奏疏丢到一边,招来郭嘉,不满道:
“跟尚书台打声招呼,以后王匡上表的东西,不要出现在朕的面前。”
“喏。”
刘辩这才往下继续看。
又是大将军府的奏疏,大将军府的奏疏尚书台无权进行拦截,都是直奏,不经过尚书台能直接送到他这,所以会占据的多一些。
多是粮草军械方面的事,主要还提及了半个月内会有百万支箭矢交付到各军。
听起来不少,但以现在汉军的人数,还远远不够。
装备上的事刘辩没办法,虽然经济发展的不错,但短时间内还是得紧着精锐汉军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