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瑜,你的意思是……”
“太子殿下,不如重启西周分封之法,以我华夏本土北至瀚海,西囊昆仑、南至东吁缅甸、东至奴儿干都司为不封之地。
余者凡立下赫赫战功、或于国家有莫大贡献者,皆可受封于海外。
身毒、吕宋、柔佛、东瀛便是很好的试验之地。”
现在这群人精着呢,都是不见兔子不撒鹰的主。所以有必要放出去一块肥肉,让人吃给他们瞧瞧。
先说身毒,这个国家比较奇葩,也是个多民族融合的国家,只不过融合的比较失败,问题太多了。
而且鞭长莫及,距离京城万里之遥,直接统治的成本太大了,得不偿失。
还不如直接打下来然后分封出去,让各诸侯国每年向华夏进贡物资以养华夏本土。
薛虹的计划里,分封就应该效仿西周那样,封他几百上千个诸侯国出来!
反正身毒地方够大,分的诸侯国越多,对华夏本土也就越有利。
就算身毒这地方真要出现一个雄才伟略的王,想要统一身毒,那也要问问大明本土同意不同意。
再加上身毒这个国家本土百姓太奇葩了,薛虹预计,就是把孔子从棺材里扣出来,让他亲自去教化,估计没有个二三百年都无法实现。
至于吕宋、柔佛、东瀛这三个位置,本来薛虹是不打算建议太子分封出去的。
可还是那句话,统治成本太大了。
至少一百年之内,大明没有足够的技术去实现如此辽阔的疆域有效统治。
那还不如先把华夏正统的名义盖上章,等后世时机成熟,自然而然也就收回来了。
华夏是爱好和平不假,但也主打一个恋旧,只要归属过华夏的土地,再过一千年也会有人惦记着收回来的。
如果没动手,那就是说明实力或者条件不允许。不存在其他原因。
而且东瀛、吕宋、柔佛这三个国家的位置太关键了,简直就是华夏本土天然的屏障。更是华夏本土向外扩张的必要中转站。
所以薛虹的建议上,这三个国家,尽量可着王室宗亲封吧,赶紧把正统的名号留下。
太子双手搭在膝盖上,沉思良久:“嗯,或许可行,我大概明白景瑜的意思了。
你还是想如最初的那样,将本朝的大族势力从本土踢出局。
倘若大举进行封国,带来的必然会是大规模的家族外迁。
当所有人的目光和基本盘开始向外转移,咱们再顺水推舟,将火耗归公、摊丁入亩以及官绅一体纳粮推行下去。
如此一来,至少百年内,我大明本土都可以保持着极高的扩张力,并且可以有效的避免大明本土的土地兼并。”
薛虹点头道:“殿下英明。臣建议封国分为三种。
第一种:宗亲子国,以东瀛、吕宋、柔佛为例,这一类的封国除了每年要向大明适当进贡外,还要受大明本土驻军的保护,承担大明对外经贸扩张的中转站的义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