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小华笑了笑,又道:"若是有不愿意帮我干活的,你们也可以把家里的东西卖给我,米面、家禽或者牲口,都可以,刚好我家里还没养这些东西,我按照现在的市价给你们算钱。"
蒙小华的话音刚落,再次在村民中掀起了一波议论。
"刚刚我还担心粮食去镇上卖不上价,华儿就愿意按市价收我们的粮,真是太好了。"
"对呀,刚刚我还盘算着,大家都要凑交税的银子,我的老母鸡在集市上卖不到钱,现在不用担心了。"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还是华儿为大家着想啊……"
……
这时候又有人提出了问题:"华儿,我家没有男丁,没办法给你干活,而且我家里也没什么东西卖,怎么办?"
蒙小华看过去,是村里另外一个没有顶梁柱的人家赵婶儿,她笑了笑道:"赵婶儿,等我的工坊建好了,需要的可不只是男人,女人们也可以干活,就看你到时候愿不愿意来帮我做事了。"
赵婶儿闻言顿时大喜,连忙道:"愿意愿意,我当然愿意,你放心,到时候你要找人干活,我第一个来报名。"
蒙小华和赵婶的对话,同时也让在场的其他妇人升起了一些心思。
见问题解决,村长立即让几人回家将银子取来,同时让人准备纸笔,用来写借钱的借条。
需要借钱的人迅速排好了队。
在村子里所有人的见证下,借钱的村民在借条上按了手印,从老村长手里接过钱,转头就把挽联税交到了里长手里。
很快,村里七十八户人家的挽联税全部都交清了。
里长掂着手里装税银的钱袋,感到非常满意。
在其他村子收税的时候,就算有衙役在场,里长也免不了费一番功夫,才能将税银都收上来。
小石村这里倒是让他省了不少事儿。
离开小石村的时候,里长对蒋洪瑞夸赞道:"你这个村长当的不错,村里的人也很团结。不过,别忘了三天后组织服徭役的人准时到,否则,别怪我到村里来拿人。"
老村长无奈,只能连连保证准时到,绝不会误了集合的时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