楚王笑道:“爱妃所言,本王定当应允,不过,你先起来说话。”
于是楚王伸手将新王后搀扶起来,让她在自己身边重新坐下。此时,楚王的神色变得愈发柔和,冲新王后笑道:“爱妃,你有何想法尽管说来,本王肯定会答应你。”
新王后微微欠身,然后说道:“大王,如果大王坚持要赏赐臣妾,那臣妾愿将大王赐予的赏赐转赠给随柳公公出征的英勇将士们。他们为大王奋勇杀敌,浴血奋战,历经千辛万苦。臣妾希望能代表大王慰问将士们,也略表臣妾的一点心意。同时,臣妾也想让他们体会到大王对他们的关怀。”
楚王听闻,满意地点了点头,用赞赏与欣慰的语气说道:“嗯,爱妃的这个提议甚好,本王十分赞同,也准了。”
新王后说道:“嗯,臣妾多谢大王。”
就在他们交谈之际,大殿外传来一阵轻盈的脚步声,楚王与新王后忙抬头去看,只见柳公公在卫队长的陪伴下正走进大殿。柳公公此刻身着铠甲,只是原本明亮的铠甲上却是血迹斑斑。
柳公公刚走进大殿,便改碎步向前,来到楚王和新王后面前,立刻毕恭毕敬地单膝跪下行礼道:“末将参见大王和娘娘,恕末将着盔甲在身,不能行全礼。末将祝大王和娘娘万寿安康。”
楚王听罢,连忙伸手,说道:“柳爱卿,你现在是军职在身,不必多礼。卫队长,给柳爱卿看座。”
楚王的言语中流露出对柳公公忠诚与勇敢的深深赞赏,以及一份关怀。
卫队长应了声是,连忙给柳公公看座。柳公公道:“大王,末将身份卑微,不敢坐。”
卫队长笑道:“柳监军,如今你可是楚国的功臣,大王今天特别高兴,所以特意赐座。”
楚王接话道:“柳爱卿啊,卫队长所言极是,你就坐吧,本王还有话要问你。”
柳公公闻言,这才在谢过楚王后恭敬地落座。楚王先用柔和的目光打量了一下柳公公,看着他一身风尘仆仆的样子,不禁欣慰地点点头,接着开口询问道:“柳爱卿啊,本王方才听卫队长禀报,说你率领勇士们成功击退了敌军,更是斩杀了敌方的左边王和右边王两位首领,此事是否属实啊?”
柳公公听闻此言,忙要起身,楚王忙伸手阻止道:“柳爱卿连日辛劳,本王准你就坐着答话,不必起身答话。”
柳公公忙拱手行礼道:“多谢大王。回大王刚才的话,卫队长向大王禀报之事确实为真,此乃关乎国家安危的大事,小的怎敢有丝毫欺瞒?”
一旁的新王后笑道:“大王,您想,若非柳监军真正击退了敌军,他又怎能入城觐见大王呢?请大王再细细想想,是不是这个理?”
楚王听罢,点头笑道:“嗯,爱妃所言极是,本王竟然把这事给忘了,看来本王老了。”
新王后笑道:“大王何出此言?大王还远未到说老的时候。大王只是操心国事,过于疲倦,哪里还顾得上这样枝末细节的?”
柳公公说道:“大王,娘娘所说极是,大王的威名远播,这次若不是有人在他们的内应,借他们十个胆子,他们也不敢犯边。”
新王后说道:“柳公公啊,趁大王高兴,你能否把这次作战的经过大概讲给大王听听?”
柳公公说道:“回娘娘的话,末将在进宫觐见大王和娘娘之前,已经将战斗过程详细地写了下来,请大王和娘娘一看。”
说着,柳公公从袖子里掏出一份文书,这时卫队长忙接过来,递给楚王。楚王接过文书,边看边不断地点头,同时嘴里也赞叹有声。
楚王看罢,又把文书递给了新王后。新王后也展开文书,迅速看了一遍,也不禁赞叹道:“看完,才知道柳公公可谓是九死一生,惊心动魄,堪称传奇。柳公公为我们大王立下奇功一桩。”
楚王笑道:“爱妃所言极是,柳爱卿为本王,为楚国立下了这份不世之功,本王是不会忘记的。”
柳公公忙摆手说道:“回大王和娘娘的话,末将哪敢贪这不世之功?若是论功行赏的话,大王和娘娘当为首功才是。”
新王后问道:“柳公公何出此言?你呀,也不用太谦虚了?”
柳公公笑道:“回娘娘的话,这并非末将谦虚,而是末将肺腑之言。想敌军围困京城,大王临危不惧,指挥调度,从容应对,最终化险为夷。”
“同时娘娘陪王伴驾,帮大王分担忧愁,帮大王积极想办法,甚至不止一次表示,要为大王上阵杀敌。全军将士闻言,莫不感动流涕,受到了极大的鼓舞。这些才是我们取得这次京城保卫战胜利的根本原因所在。至于末将,和其他将士们一样,只是遵照大王和娘娘的旨意,听从君王的指挥,做了我们当做之事而已,本不足挂齿。所以末将才敢说,若非要论功行赏的话,大王和娘娘当为首功。”
新王后听罢,点头说道:“嗯,柳公公说的极是,不过话虽然这么说,你的功劳也着实不小。放心吧,大王过会会好好地褒奖你的,你就不必推辞了。”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柳公公忙应声道:“末将多谢大王和娘娘。”
楚王这时问道:“柳爱卿,本王还要问你,敌人现在败到何处?你接下来有何打算?都说与本王听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