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主,
王后轻轻地摇了摇头,答道:“将军,本宫和太子被发配边境时,打柳家村旁边经过,原本要去看看的,后因为发大水,就绕道走了。”
将军闻言,又接着问道:“看来那里也没有人认识娘娘。”
王后摇了摇头,说道:“那里没有人认识本宫,所以你们不用担心本宫会被认出。”
将军闻言,说道:“听娘娘如此说,末将也就放心了许多。”
王后问道:“将军,刘公公,你们可想知道本宫今日为何坚持要微服私访柳家村吗?”
刘公公笑道:“不瞒娘娘说,老臣心里确实有这个疑问,想问,可又不敢问?”
刘公公的一番话把众人说乐了。将军说道:“末将心中其实也觉得奇怪。一路行军,经过村庄也不少,可王后娘娘总是怕惊扰了百姓,从没有去过。然而这次经过柳家村,王后娘娘却坚持要去,末将心想,王后娘娘是否曾经在那里经历过什么?但方才又听娘娘说,您又从未去过那里。末将也就更加疑惑不解了,但末将心想,娘娘此举必定有您的深意。”
王后闻言,她轻轻地点了点头,说道:“这说起来,话就长了,今就长话短说。当初本宫和太子爷被从京城发配到边境,一路上风餐露宿,跋山涉水,经历了无数的艰难险阻,所受的这些苦现在想起来,就如发生在昨日一般,让人难以忘怀。”
“所幸的是,一路上,我们也得到了许多百姓的无私帮助。有时找不到客栈,就到百姓家投宿,他们从不因为我们是罪人而把我们拒之门外,相反他们热情地挽留我们,还总是把最好的房间让给我们。”
“许多百姓的生活并不好过,有时他们自己吃糠咽菜,却总是把最好的留给本宫和太子爷吃。”
“每当他们拿出自己平时都舍不得吃的食物,却硬要本宫和太子爷吃的时候,本宫的心中真是五味杂陈。本宫和太子爷哪里吃得下去呀,那可是他们辛辛苦苦攒下来,以备最艰难的时候才吃的食物。他们见本宫和太子爷不吃,竟然还跪在我们面前,求着我们吃下去。”
“楚国百姓们的那份恩情,本宫和太子爷永远铭记在心。虽然本宫看不见他们的模样,但他们的善良永远留在了本宫的心里。”
“有一次,本宫和太子到了华城,也就是如今现在的柳城,太子忽然身染重病,高烧不退。本宫心急如焚,请了柳城里好多的大夫前来诊治。可是他们面对太子的病情,都束手无策。眼见着太子病情加重,奄奄一息,本宫也焦急万分,就在这时有人告诉本宫,说城外的柳家村有位郎中,擅长各种疑难杂症,医术名扬附近十里八乡。郎中姓李,人称李老汉,后来本宫也听人说,他还是村里德高望重的三老之一。”
“本宫闻言,就要派人去请李老汉,可别人告诉本宫,说那李老汉年事已高,腿脚不便,要看病非得把病人送到他那里才行。”
“就在本宫准备请人把太子送到柳家村给李老汉看时,不知怎地, 柳家村的村民们也得知太子生病的事情。他们二话不说,连夜便派人用担架把太子送了过去。李老汉看了太子的病,当即开了一副药方。可配药材时,又发现恰好缺了两剂药材,于是村里的三老又发动村里的男女老少,前往山里采药。”
“他们不畏艰难险阻,连夜进山,终于采齐了所需的药材。熬好了药,让太子喝下,当即太子便有了反应。柳家村的村民们怕本宫担心,又派人连夜传话给本宫,让太子病情已经得到控制,让本宫无须担心。本宫对柳家村的乡亲们充满了敬意和感激。”
“本宫本想等太子痊愈后,亲自前往柳家村去当面感谢那些善良的村民们。可不幸的是,随即柳家河突发洪水,渡船无法通行。再加上要赶,所以那次最终未能成行。但打那时起,本宫就在心中立下了心愿,只要有机会,本宫一定要亲自去柳家村,感谢他们对太子的救命之恩。”
“如今,本宫随大军再次经过此地,虽然太子不在身边,而且本宫也是囊中羞涩,但这无妨。本宫还是决定先微服私访去看看,以了本宫曾经的心愿。本宫也要告诉村民,他们的恩情,本宫永远铭记在心。等本宫回了京城,再好好地犒赏他们。”
“说出来呀,也不怕刘公公和将军笑话,人年纪大了,也就容易多愁善感。每当本宫回想起这些往事时,心中总免不了一番感慨。”
将军听罢,深情地说道:“王后娘娘,这乃是人之常情。娘娘宅心仁厚,平时对待百姓,就如待儿女一般,所以百姓也把王后的恩情记在心里。”
王后笑道:“话呀,本宫都说完了,去柳家村的事就这样定了,本宫与刘公公速去速回就是,你们不需要担心。好了,将军,现在该轮到你说你的事了。”
将军闻言,也笑道:“哦,末将确实有些事儿要禀报王后娘娘。要不末将等王后娘娘从柳家村回来以后再禀报也不迟,不知娘娘意下如何?”
小主,
王后却摆摆手,说道:“不,将军,公为先,私为后。去柳家村是私事,你要说的是公事,是关乎国家安危的大事,孰轻孰重,本宫心中自有衡量。将军,你有何事,只管说与本宫听。只是暂时委屈了将军和刘公公,出了军营,本宫无座可赐,所以本宫坐着,你们只得站着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