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7章 歌功颂德

两宋传奇 东方唐宋 2791 字 18天前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宋徽宗忙道:“休得过谦,快快说来,否则罚酒三杯!”

童贯无可奈何想了想,又走了走。看着蔡京,看着高俅,瞅着张明远。恭恭敬敬的往宋徽宗而来,他故作绞尽脑汁之状,喃喃的道:

摊位之旁,货多货少尽显店铺新气象。

宋徽宗赞不绝口,喜笑颜开:“不错,不错,果然出其不意,出口成章。”蔡京道:“实在不敢想象,童大人如此妙语连珠。”说话间捋了捋胡须,点了点头。

高俅恭维道:“童大人好句子,令人佩服。”张明远也大感意外,惊道:“不错,不错,童大人也是饱读诗书,口若悬河,才华横溢。”没想到这厮也是妙语连珠。

高俅还在思量,徽宗、蔡京、童贯便笑道:“‘大管家’,‘大管家’!该轮到你了,请速速对来?”高俅忙道:“如此之快,为难我了!”

童贯笑道:“曹爷,‘大管家’如若对之不出,如之奈何?”宋徽宗便道;“罚酒啊!”张明远灵机一动,又笑问道:“几杯?”

宋徽宗笑道:“何时对出,何时停杯。朕素知高卿酒量过人。”高俅笑道:“如此得了,我还是对出罢了。微臣上了年纪,不如年轻时候,酒量大不如前,还望陛下见谅。”

高俅看向宋徽宗和张明远、蔡京、童贯三人,又走来走去,转来转去。搞得几人晕头转向。

宋徽宗显出不耐烦之状,高俅一看如此下去如何得了,就以无可奈何之状看着众人,赶忙言道:

酒楼之上,欢声笑语高论盛世太平长。

宋徽宗、张明远瞠目结舌,喜出望外。蔡京、童贯也大惊失色,难以想象,两人面面相觑,举杯痛饮。宋徽宗随即笑道:“嗯,好,好。大管家不愧是大管家,实乃有见解,有见解!我等佩服,佩服不已。”

高俅道:“太上皇过奖了,大宋今日之辉煌万象,尽皆陛下洪福齐天、高瞻远瞩、运筹帷幄、统领有方,非我等堪比!不过是皇恩浩荡,我等才有这样的机会侍奉于陛下。乃是不胜荣幸之事,自然心甘情愿,赴汤蹈火也在所不辞。”言毕,蔡京、童贯又欲下拜。

宋徽宗大手一挥,忙道:“不必如此,不必如此。尔等辛苦朕心知肚明,尔等之意朕也铭记在心,为大宋江山社稷,你们劳顿不少,为东京繁荣昌盛,你们功不可没。有如此太平盛世,实乃我大宋千秋万代之举,可以高枕无忧了。你们说是也不是?”一语落地,尽皆深以为然。

蔡京道:“那是自然,那是自然。”听了这话,宋徽宗喜笑颜开起来。一个个也乐此不彼。

张明远却心知肚明,闷闷不乐,如若不是这三人,大宋焉有今日之祸,不过也是喜笑颜开,喜乐无比。

宋徽宗喝了一杯酒突然回想历历往事,笑道;“蔡爱卿,还记得当年朕登基大宝之初,那‘九鼎’之事么?”张明远自然不知道,很是好奇。

蔡京笑道:“没想到陛下还记得这件事。效仿周公,搞礼乐,实乃圣主明君所为。陛下当年登基大宝,可谓深得民心。如此必得效仿大周故事。微臣主持礼制局,编五礼新仪,在九成宫铸造九个宝鼎,都是陛下的英明神武感天动地,故而微臣才敢如此。”

童贯也记得这件事,向张明远介绍道:“九成宫内的九鼎,名字也巧夺天工。中间的叫做帝鼎,北为宝鼎,东为杜鼎,东北为苍鼎,东南为罔鼎,南为彤鼎,西南为阜鼎,西为晶鼎,西北为魁鼎。”

宋徽宗听了这话,捋了捋胡须,一本正经的接着道:“这件事朕终生难忘。朕绕着九鼎一一巡礼酌酒,到北边宝鼎之时,刚喝完酒,一声爆响,吓人一跳。”

张明远憋着不笑,追问道:“此为何故?”蔡京与童贯却眯眼一笑,高俅也笑了笑。宋徽宗哼了一声,三人才忍住不笑。

高俅道:“这件事二位太师与本官都提及过多次。陛下受惊了。那北方宝鼎破裂,里面的酒流了出来,陛下扫兴而归。众人七嘴八舌都猜测乃辽国兴风作浪的不祥之兆。”

童贯不等蔡京说话,便帮着蔡京打圆场,笑道:“蔡太师对此可是一番高论,令人佩服,甘拜下风。”

宋徽宗见张明远饶有兴致,就笑道:“蔡爱卿说,北鼎破裂,是辽国内乱自行分裂,如若辽国自相残杀,我大宋可乘此机会,收复幽云十六州了,此乃不世之功。”

蔡京眯眼一笑,叹道:“次日,陛下转惊为喜,亲临大庆殿,接受百官朝贺,列国使节也是歌功颂德,此乃陛下洪福齐天。”童贯与高俅不免又是随声附和,歌功颂德一番。

张明远微微一笑,勉强点了点头,心中颇多慨叹,一瞬间黯然神伤,看向窗外,但见汴河波光粼粼,岸边垂柳荡漾,几只鸟雀渐飞渐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