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帮人养尊处优久了,就连吃饭都有人送到嘴皮子底下,对于许毅的做法大为不满。
待许毅退下后,朝中的几位大臣围拢到皇帝身边。
其中一位须发皆白的老臣皱着眉头,忧心忡忡地说道:“陛下,这许毅虽说献上的法子有效,可终究是个乡野小子,身份低微,如今在朝堂上崭露头角,只怕日后会生出些事端。”
另一位身着绯袍的中年官员也附和道:“是啊陛下,这民间之人,心思难测,骤然得宠,万一恃宠而骄,扰乱朝纲可如何是好。”
昭武帝脸色一沉,目光冷冷扫过众人:“你们啊,莫要嫉妒贤能!许毅能在关键时刻想出这破敌之策,解我军困境,便是有功之臣。
朕看他朴实谦逊,并非那等轻狂之人。你们都给朕听好了,往后若有谁敢刁难他,朕绝不轻饶!”
众大臣见皇帝动了怒,纷纷跪地请罪,不敢再多言。
但心里还是不舒坦。
尤其是有些文臣。
文臣武将自古天敌,虽然许毅没有站队的心思,可被昭武第一武将看重,在他们心中就已自动把许毅划分到武将一派。
许毅出宫后,跟着引路的小太监往宫外走。
皇宫太大,若不是他记忆超强,方向感也好,只怕此时头都被转晕了。
意外地,出宫的路上遇见了文瑞王楚怀瑾,碰头的瞬间许毅先一步打招呼,“谢王爷花园解围之恩。”
楚怀瑾饶有兴趣地停下脚步,“你小子知道是我?”
“嗯,我那日瞥到了您手中的玉箫。”
楚怀瑾低头瞧着不离身的玉箫,抬起瞧了瞧自己的额头,“真不知道是你聪明,还是我的玉箫碍事。”
许毅跟着笑笑,不拘谨,不巴结,倒是让楚怀瑾来了兴致,“走吧,我送你出去。”
殿中。
王大伴照吩咐屏退了众官员,随后回到御书房给皇帝捏肩。
“陛下,若是那许毅真的考上状元,难不成您真的要打破祖宗传下来的规矩?”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这话,王大伴不光替自己问,更是替临走时想提此事的官员问的。
“嗯,朕觉得此子说的有理。”
他扔掉手中关于边关的战报,靠在椅背上叹息一声,“你不觉得今日这小子,有故人之姿吗?”
王大伴不敢说话。
君心难测。
昭武帝自言自语,“朕还真是做错了,若是早听从太师所言,今日朝堂之上没准就有一些心思活络敢于直言的巾帼英雄。”
“将军老了,朝中若再无能人,边关便危如累卵,朝中更是浮萍一片。”
楚怀瑾和许毅走到门边分别。
一路上不过几句闲谈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