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有像方翰文这样既通晓世事,又理解阶级斗争内情的智者,才能干净利落的了结此事。
郭绍这几天待在九重镇的高坡上,思索了许多事情,其中就包括方翰文所说的选择问题。
乱世,是底层百姓的力量发挥到极致的时候。
一旦错过这段时间,等人心思定,天下太平,这种巨大的力量,就会随着秩序的逐渐加固,慢慢向高层次人群迁移。
郭绍处于乱世,他已经做好选择,既然世族力量的实质,已然形同躯壳,他便着重扎根基层,将这股最强力量收拢在自己手里。
今天,就是一个开始。
方翰文对此十分支持,他虽然出身刑狱世家,但对那些上层高门的奢靡生活深恶痛绝。
甚至因为久历刑案的原因,他的思想比郭绍更激进。
郭绍是想将天下所有力量收归己用,只要世族这些人肯投降自己,他并不介意他们曾做过什么,更不准备赶尽杀绝。
但方翰文不一样,他坚定的认为,如果不将这些蛀虫清理一空的话,底层百姓就永远不会有好日子过。
这也是郭绍用他的原因,在力量没有开始向上推移的时候,用这种思想坚决的人,总好过用那些两面三刀、心思不定之辈。
随着方翰文不断扔出斩首令牌,断头台上的人数也跟着逐渐减少。
而台下看热闹的众多百姓,也从原来的大声叫嚷,慢慢变得脸色惨白,并在最后陷入寂寂无声的状态。
他们直到今日才意识到,十几天前那群帮助他们收获粮食的邻家大兄弟,他们的主要职责乃是提刀杀人。
能安安稳稳活在这个世上的人,其实没有几个是真正的傻子。
他们或限于机缘,或限于出身,或限于认知,这才不得不沦落底层。
但这不代表他们想不明白,曾经帮助自己的人,也很有可能会挥刀砍向自己。
甚至正因为他们处于社会最底层,所以才对力量的认识,更有直观的了解。
这种了解,使勇敢者奋进,使胆怯者平庸,人生际遇也各自有了不同。
所以,几天后当郭绍得知,九重镇不少人都想放下锄头,加入唐山军时,他并没有表现出多么惊讶。
“仔细审查一番,再稍稍考验一下,如果合适就收了,如果不合适,就让他们哪里来回哪里去!”
郭绍对来此汇报情况的赵信吩咐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