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8章 不见棺材不落泪

大汉兵王 老周不庄 2374 字 1个月前

——

一连几天,相国都没有再露面,浑邪王也没有派其他人来接洽,就将汉使晾在一旁。

不谈,也不让他们走。

赵延年有点着急,东方朔却很淡定,每天和日磾喝酒聊天,或者到营地周边打猎。

这一天,打完猎后,一行人立马山岗之上,遥望不远处的弱水。

“中郎,你猜,浑邪王在犹豫什么。”东方朔摇着马鞭说道。

赵延年摇摇头。“我猜不到。”

东方朔笑了。“来了几天了,你可曾看到路过的商人?”

赵延年想了想。“你是说,商人不经过这里,他能收到的商税有限,不足以让他动心?”

东方朔点点头。“与休屠部不同,浑邪王的驻牧地离河西商路太远了,无法直接收税,得到的利益有限。汉军若来,他既可以战,也可以退,等汉军粮尽撤兵,他又可以回来了。利不足,害亦不大,他自然不急着谈判,等等无妨。”

赵延年觉得有理。

小主,

说来说去,还是浑邪部离汉境太远了,威胁不够大,不像休屠部,随时可能遭到汉军的攻击。

这还是在右贤王部被一战击溃的前提下。

如果没有这个前提,估计浑邪王都不会理他们。

但右贤王的王庭离高阙塞只有六百里,而浑邪王的王庭离汉塞却有千里之遥,浑邪王笃定汉军无法像突袭右贤王一样突袭他,有恃无恐。

这些匈奴人,不见棺材不落泪。

没有真正打痛他们之前,他们是不会和你讲道理的。

不过从另一个角度来说,匈奴人的考虑又有现实的基础。

如果没有霍去病那样的军事奇才,敢于大纵深出击,无后勤作战,汉军的确无法实现击溃浑邪王的战略目标,哪怕是由卫青这样的少壮派统兵。

上一次,就是卫青最后否决了霍去病的战术方案。

如果听霍去病的,浑邪王很可能已经追随右贤王的脚步去了。

非常之功,必待非常之人。

在这一点上,赵延年自愧不如。

既然是现在让他再选一定,他还是会选择反对霍去病的决定。

因为他无法保证霍去病的安全,担不起这样的风险。

“既然……”赵延年刚要说话,赵天赐忽然“咦”了一声,伸手一指远处。

赵延年举目看去,只见两名骑兵飞驰而来,前面的是一个匈奴人,后面却是一个汉人。

赵延年转头和东方朔交换了一个眼神,两人都从对方的目光中看出了惊讶。

这个组合太奇怪了。

过了一会儿,骑兵来到坡前,翻身下马。匈奴人牵着两匹战马,汉人向山坡上奔来,一口气奔到赵延年面前,从怀里掏出一份密封好的文书,双手递给赵延年。

赵延年接了过来,检查了一下封泥,随即敲碎封泥,解开了绳索,拿出了里面的竹简。

竹简上只有几个字:

朔出使,延年急赴浚稽山,见右贤王。

后面有一个烙印,压在一个看不太清的字上。

赵延年一时茫然。

这封文书没头没尾的,他甚至不知道是谁发出来的,更不清楚为何让他急赴浚稽山。

东方朔见状,取过竹简,看了一眼,神色一紧。“怕是右贤王部出事了。你不要耽搁,立刻出发吧。”

“这是天子诏书?”

“不是正式的诏书,是天子手令。”东方朔拍拍赵延年的肩膀。“天子很信任你,见机行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