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来来,咱们看看这个大陷胸汤是怎么做的。需要大黄六两、芒硝一升、甘遂一钱。换算成咱们现代的计量单位啊,就是大黄30克(6两×5克/两)、芒硝50克(一升约等于50克,这里咱们为了方便计算就这么估算了)、甘遂0.5克(一钱约等于0.5克,这里咱们得小心点儿,甘遂可是有毒的哦)。先把大黄放到六升水里煮,煮到剩下两升水的时候,把药渣倒掉,然后把芒硝加进去,再煮两开儿,最后把甘遂末加进去,搅和搅和,温温地喝下去。喝下去之后啊,要是拉得快,那就不用再喝了。”
“这里面啊,大黄可是个猛将,能泻热通便、荡涤肠胃;芒硝呢,就像个温柔的助手,能润燥软坚、清火消肿;甘遂啊,虽然有毒,但也是个厉害的角色,能逐水消肿、破积通便。它们三个联手啊,就像是三个大侠一起闯荡江湖,什么妖魔鬼怪都得靠边站!”
小弟子听得目瞪口呆,连连点头:“师父啊,这大陷胸汤真是太厉害了!那要是没结胸呢?”
仙师微微一笑:“要是没结胸啊,那就另有一番景象了。病人可能只会头上出汗,其他地方一滴汗都没有,就像是头上戴了个汗蒸帽一样。小便呢,也不利索,这时候啊,身体就容易发黄。这时候啊,咱们就得请出五苓散这位大侠了!”
“五苓散啊,可是个多面手。里面有猪苓、白术、泽泻、茯苓、桂枝五味药。换算成咱们现代的计量单位啊,就是猪苓9克(18铢×5克/两÷2,因为1两等于24铢)、白术9克、泽泻18克(一两六铢×5克/两,为了方便咱们把六铢也算进去了)、茯苓9克、桂枝5克(半两×5克/两)。把这五味药捣成散末,用白开水冲服,一天吃三次。记得啊,得多喝点热水,这样汗出来病就好了。要是发黄呢,就加点茵陈蒿进去,效果杠杠的!”
“这里面啊,猪苓就像个清洁工,能把体内的水湿都扫干净;白术呢,就像个营养师,能健脾益气、燥湿利水;泽泻啊,就像个排水工,能把多余的水分都排出去;茯苓呢,就像个和事佬,能利水渗湿、健脾宁心;桂枝啊,就像个暖宝宝,能温阳化气、散寒止痛。它们五个联手啊,就像是五虎上将一起上阵杀敌,什么妖魔鬼怪都得俯首称臣!”
有一天,一个小弟子屁颠屁颠地跑过来,满脸求知欲地问:“师父啊,我有个问题想请教。您知道吗?如果一个人伤寒了六七天,结果胸那儿热得跟火炉似的,还硬邦邦的,这该咋整啊?”
张仲景仙师一听,心里暗笑这小家伙问题还挺刁钻,但脸上依旧慈祥如初升的太阳,缓缓开口:“哦,你问的是这个啊。伤寒六七日,如果结胸热实,脉沉紧而实,感觉心下(就是胃那块儿)疼得要命,一按下去硬得跟石头似的,这时候啊,就得请出咱们的大陷胸汤来主持大局了!”
小弟子一听,眼睛立马亮了,仿佛看到了救星:“大陷胸汤?听起来好厉害的样子!师父,快给我讲讲这方子怎么配,有啥神奇之处?”
张仲景仙师捋了捋长髯,笑得那叫一个高深莫测:“别急,听我细细道来。这大陷胸汤啊,说起来简单,就三味药:大黄、芒硝、甘遂。不过,这配伍可是大有讲究哦!”
“首先,大黄,咱们来个六两,换算成现代计量,那就是30克(古代一两换算成现代5克嘛,简单得很)。大黄啊,那可是将军之药,攻下之力杠杠的,能把体内的热毒、瘀血一股脑儿地往下赶,简直就是肠道的清道夫!”
小弟子听得一愣一愣的,心里暗自嘀咕:“这大黄这么猛,吃下去不会拉肚子拉到虚脱吧?”
张仲景仙师似乎看穿了他的心思,哈哈一笑:“放心,有我在,怎么会让你拉肚子拉到怀疑人生呢?接下来是芒硝,一升,换算一下,大约是50克。芒硝啊,那可是软坚散结的高手,能把那些硬邦邦的结块给软化掉,让它们乖乖投降。而且,它还能清热泻火,跟大黄一唱一和,那效果,杠杠的!”
小弟子听得连连点头,心里已经迫不及待想知道最后一味药了。
“最后啊,就是甘遂了,这个得小心点儿用,一钱(匙),换算成克,大约就是0.5克。甘遂啊,那可是峻下逐水的猛将,能把体内的水湿、痰饮一股脑儿地赶出去。不过呢,这家伙有点儿猛,所以用的时候得悠着点儿,不然啊,嘿嘿,有你受的!”
小主,
小弟子一听,吓得差点儿没跳起来:“这么猛?师傅,这方子不会把人吃出问题来吧?”
张仲景仙师瞪了他一眼,假装生气地说:“胡说什么!只要对症下药,这方子可是救命的神器。来,我给你讲讲怎么煎这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