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仲景仙师摸了摸小弟子的头,说:“好问题,好问题!那我就给你详细讲讲吧。”
“先说小柴胡汤吧。这个方子啊,可是个‘和事佬’,专门调解身体里的各种矛盾。柴胡呢,就像是‘调解大师’,能疏肝解郁,让肝气顺畅;黄芩呢,就像是‘灭火器’,能清热燥湿,把火气降下来;人参和甘草呢,就像是‘营养大师’,能补气养血,增强体质;半夏呢,就像是‘化痰高手’,能把身体里的痰浊化掉;生姜和大枣呢,就像是‘调味大师’,能调和药性,让方子更温和。这些药材加在一起,用水煮一煮,就像是在熬一锅美味的‘和解汤’,喝下去,身体里的矛盾就化解啦!”
“至于麻黄汤嘛,那可就厉害了,它可是个‘发汗猛将’!麻黄呢,就像是‘发汗先锋’,能打开毛孔,让汗水痛快地流出来;桂枝呢,就像是‘助汗小能手’,能增强麻黄的发汗作用;甘草呢,就像是‘稳定剂’,能缓和麻黄的猛烈药性;杏仁呢,就像是‘润肺小卫士’,能润肺止咳,防止发汗过多伤肺。这些药材加在一起,用水煮一煮,就像是在熬一锅‘发汗神汤’,喝下去,汗水哗哗地流,病邪就被赶跑啦!”
小弟子一听,眼睛瞪得圆圆的,惊讶地说:“哇,原来这些药材都有这么大的作用啊!那制作这些方子的时候,药材的用量是多少呢?还有,古代的一两是多少克啊?”
张仲景仙师哈哈一笑,说:“你这小家伙,问题还真不少呢!好吧,那我就告诉你吧。古代的一两,大约相当于现代的5克。所以,小柴胡汤的方子就是:柴胡25克(半斤),黄芩15克(三两),人参15克(三两),半夏25克(半升,注意这里是估算,因为半夏的用量是按体积算的),炙甘草10克(二两),生姜15克(三两),大枣60克(十二枚)。把这些药材放在水里煮,煮到水剩下一半,再把药渣去掉,继续煮到水剩下三分之一,就可以喝了。一天喝三次,每次喝三分之一碗,保证你药到病除!”
“麻黄汤的方子就是:麻黄15克(三两),桂枝10克(二两),炙甘草5克(一两),杏仁35克(七十个,注意这里也是估算,因为杏仁的用量也是按体积算的)。把这些药材放在水里煮,先煮麻黄,煮到水少了一半,再把上面的沫沫去掉,然后加入其他药材继续煮。煮到水剩下大约两碗半的时候,把药渣去掉,就可以喝了。记得要盖着被子出汗哦,出汗的时候不要吹风,也不要喝粥,就让汗水自然地流出来。如果喝了一碗就出汗了,病就好了,剩下的就不用喝了。如果不出汗,就再喝一碗,按照前面的方法再试一次。如果还不出汗,那就缩短喝药的时间间隔,半天内把三碗都喝完。如果病很重的话,那就一天一夜内喝完三剂药,时刻观察病情变化。记住哦,服药期间要忌生冷、粘滑、肉面、五辛、酒酪、臭恶等物哦!”
小弟子一听,高兴得跳了起来,说:“哇,师父你太厉害了!这么复杂的方子你都能说得这么清楚!我现在就去试试做这些方子!”
张仲景仙师笑着摇了摇头,说:“你这小家伙,真是急性子!不过啊,记得要按照我说的方法去做哦,不要偷工减料哦!还有啊,这些方子虽然神奇,但也不是万能的哦!如果病情严重或者不见好转的话,还是要及时就医哦!”
小弟子点了点头,说:“知道了师父!我一定会按照你说的去做的!谢谢你师父!”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说完,小弟子就蹦蹦跳跳地跑去准备药材了。张仲景仙师看着他的背影,欣慰地笑了笑,心想:“这小家伙,虽然调皮捣蛋,但学起东西来还真是挺认真的呢!”
不过话说回来啊,咱们中医的方剂啊,那可真是博大精深啊!就像是小柴胡汤和麻黄汤这两个方子啊,虽然看起来简单,但里面的药材搭配和用量啊,那可都是有讲究的!稍微变动一下啊,那可能就会影响到药效哦!所以啊,咱们在学习中医方剂的时候啊,一定要认真仔细哦!可不能马虎大意哦!
说到这里啊,我突然想起了一个笑话啊!有一天啊,一个小中医去给一个病人看病啊,结果开方子的时候啊,把柴胡写成了柴犬啊!病人一看啊,就愣住了啊,说:“大夫啊,我这病得吃狗啊?”小中医一看啊,也愣住了啊,赶紧拿起方子一看啊,才发现自己写错了啊!哈哈哈!这可真是笑掉大牙了啊!所以啊,咱们在学习中医方剂的时候啊,一定要注意细节哦!可不能像小中医那样粗心大意哦!
不过话说回来啊,咱们中医的方剂啊,那可真是神奇啊!就像是小柴胡汤和麻黄汤这两个方子啊,它们能够针对不同的病症进行治疗啊!小柴胡汤啊,就像是身体里的‘和事佬’啊,能够调解身体里的各种矛盾啊!让身体恢复到平衡的状态啊!而麻黄汤呢啊,就像是身体里的‘发汗猛将’啊!能够让汗水痛快地流出来啊!把身体里的病邪赶跑啊!所以啊,咱们在学习中医方剂的时候啊,一定要认真体会它们的神奇之处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