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夸父看到百姓受苦,心中十分不忍,于是他做了一个大胆的决定。
他要去追赶太阳,把它抓住,让它听从人们的指挥,按时升起落下,给大地带来适宜的温度。”
永琰听到这儿,不禁惊叹出声,小嘴张成了“O”形,眼中满是对夸父勇气的钦佩。
“这天,夸父背上行囊,拿起他那根粗壮的手杖,迈着大步,向着太阳升起的方向出发了。
太阳越升越高,光芒越来越刺眼,温度也越来越高,夸父跑得口干舌燥,汗水湿透了他的衣衫,但他一刻也不停歇。”
傅恒的声音抑扬顿挫,讲到关键处,语速还微微加快,营造出紧张的氛围。
“他一路追赶,跨过了一座座高山,蹚过了一条条河流,大地被他的脚步震得颤抖。
可太阳似乎故意捉弄他,跑得更快了。
夸父渴极了,跑到黄河边,俯下身,‘咕咚咕咚’,一口气把黄河水喝干了;
接着,他又跑到渭河边,同样把渭河水一饮而尽。”
永琰听得入神,身体不自觉地向前倾,眼睛一眨不眨地盯着傅恒,仿佛自己也跟着夸父在狂奔。
“即便如此,夸父还是觉得口渴难耐,他想起北方还有一片大泽,里面的水足够解渴,于是他又朝着大泽的方向跑去。
可惜啊,还没等他跑到大泽,夸父就因极度口渴和疲惫,体力不支,倒在了路上。”
傅恒的声音微微哽咽,眼中满是惋惜之情。
永琰的眼眶也红了,带着哭腔问道:“六叔,那夸父后来怎么样了?”
傅恒轻轻摸了摸永琰的头,安慰道:“夸父虽然倒下了。
但他的手杖化作了一片桃林,每年春天,桃花盛开,芬芳馥郁,为后来的旅人提供了休憩解渴的地方。
夸父用他的生命,诠释了为了理想、为了百姓敢于拼搏、不惧牺牲的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