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是与天津卫的洋人密切接触、频繁沟通,全力发展火器制造,尤其是火炮的研发与使用,期望能在军事装备上占据优势。
五是全面恢复科举,完全照搬前明科举制度,并在顺治五年,也就是今年增设恩科,试图用科举的吸引力留住人才。
这被大清文武官员称为“五是”的政令,五天后在《大清报》上隆重刊登发布。
消息一出,清廷内部一片欢腾。
以孙之獬为代表的一群铁杆汉奸,激动得满脸通红,大声疾呼:“大清中兴有望啊!大清必将一统天下,成为天下正统!”
小主,
远在汝阳的周云,看到这份《大清报》后,只是冷冷一笑,眼中满是不屑。
他随手一扬,将报纸扔进了垃圾桶,仿佛在扔掉一件毫无价值的垃圾,嘴里还轻声呢喃:“不过是照猫画虎,画虎不成反类犬罢了。”
与此同时,福州的隆武新朝也跟风效仿,推出了《明报》。
《明报》首刊便刊登了他们的“三策”,分别是报纸、科举和火器,妄图以此来重振朝纲,彰显自己的雄心壮志。
一时间,各地纷纷创办报纸,在上面大肆鼓吹自家朝廷的利好政策,吹嘘着丰功伟绩和一统天下的决心,整个天下仿佛陷入了一场没有硝烟的舆论大战。
而在这纷纷扰扰之中,汝阳的夏王府内,却是一片轻松祥和的氛围。
夏朝恩科的童试已经圆满结束,各省共录取生员420名,其中新榜取生员190名,旧榜录取人数略多几十人。
这也是情理之中的事,毕竟新旧朝交替,延续几百年的八股取才旧格局不可能一下子被彻底打破。
但周云心中有数,只要自己持续引导,用不了几年,新榜取士的人数定会越来越多。
接下来,便是乡试、会试和殿试三场大考。
为了减轻学子们长途奔波的辛苦,乡试在童试结束张榜后便紧锣密鼓地接连举行。
乡试结束,选出各省举人,紧接着安排这些举人在华夏二年的九月,金秋时节齐聚汝阳,参加会试和殿试。
就在夏朝沉浸在一片祥和宁静之中时,一封加急快报,打破了湖面的平静,也打断了周云惬意舒适的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