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86 不奋斗不是我裴元的兄弟

整个正德六年辛未科的三百多号人,裴千户只在意一个桂萼,甚至还将他的去向打听的明明白白,此人这是要大用啊。

霍韬不敢大意,连忙道,“学生会想办法和桂萼联系上。”

裴元倒也体量霍韬的难处,说道,“也不急于一时,等到今年恩科过后,你们同在官场,也好说话一些。此人还需要在基层稍加磨砺。”

桂萼就是那个在历史上第一个提出了“一条鞭法”的人。

可惜,没有一个强势的内阁,将这政策推动下去。

一直到五十年后,这个“一条鞭法”才在张居正手中发扬光大。

裴元对大明经济的模型已经有了比较成熟的思路,这个“一条鞭法”就是启动所有环节的钥匙。

和别人比起来,能够想出“一条鞭法”的桂萼,显然是最适合推动这项政策的人。

如今裴元还没做好准备,只能让霍韬刷着友好,做点前置工作。

霍韬听出裴元暗含的意思,裴元这是不但确定今年有恩科,而且还许诺了自己前程。

当即大喜过望的连忙应了下来。

待车上又静下来,裴元才闭着眼,默默的想着事情。

今日谷大亮的偶露峥嵘,以及谷本的死,让裴元心中拉响了警兆。

他自以为稳妥的布局,其实有着很大的变数。

裴元靠着一层层谋划编织的网,有几个重要的锚点,王敞、谷大用、萧韺、陆訚、李士实、霸州军。

王敞不必说了,自己靠着威慑收服他,又在淮南和王敞一起,同霸州军做下里应外合的勾当。事情的前前后后,都能找到旁证,裴元还特意保了作为直接证人的齐彦名一手。

身为南京兵部尚书,这个罪名足够让王敞死无葬身之地。

谷大用就不必说了,此人先是在阳谷谎报军功,又和裴元为了重立西厂,合伙谎报了罗教的事情。这两件都足以让天子失去对他的信任,让他彻底失去一切。

更何况,裴元还可以把梁次摅的死硬栽到谷大用头上,因为这件事的直接受益人,就是西厂复立的谷大用。

如果和前面的事情关联在一起,那失去天子信任的谷大用,绝对承受不了梁储的报复。

萧韺的情况和谷大用相似,他也在阳谷一战谎报了军功,更越界的是,为了防止冒功暴露的隐患,他还配合裴元吞掉了那六百徐州兵,并把这些地方卫所兵,私放进了京城。

等到他和裴元联手黑吃黑了河道总督张凤,两人也能彻底绑在一起了。

陆訚和裴元的关系相对稳固一些,不提两人合伙做过的那些事,陆訚本就对裴元很是欣赏。

要是提两人做过的事。

那么淮北之战,陆訚和白玉及时的埋伏了霸州军的后军,该怎么解释?唯一的可能就是,陆訚提前知道了霸州军的突围路线,并且知情不报,任由朝廷花了数月之功组织的防线,被霸州军拉扯击溃。

再说到私放最核心的霸州军骑军的事情,更是能让朱厚照把陆訚的皮剥下来。

李士实就比较走运了,他就掺和了一件事。

帮助宁王营救了霸州军的几大贼帅,和最核心的那数千霸州贼。

这个案情最为简单,审问的时候可以少挨好几顿打。

至于霸州军,理论上来说,现在的霸州军是失控的。

他们现在已经没了朝廷兵马的威胁,一旦热血上头,很可能会把裴元卷入麻烦之中。裴元现在只能庆幸,总制都御史陈金还在江西带兵平叛,这能让已经极度厌战的霸州军,保持足够的冷静。

只要事情过上一段时间,这支霸州军就成假的了。

不过说实话,裴元对这支霸州军的威胁并不放在心上,哪怕刘六、刘七不惜一死跑到北京告御状,裴元也不怕。

因为裴元前后做出的那些事情,根本没人会信。

在理论上,这几个锚点是可靠的,但是谷大亮的出现,让裴元发现了这些锚点的不稳定性。

一旦出现了逻辑外的因素,很可能导致裴元的掌控结构大崩盘。

而且随着裴元的实力增强,裴元也在思考一个极为重要的问题。

朱家得国极正,王权来自天授,那自己的王权来自什么呢?

总不能就依靠这么几个阉党反贼吧?

这些人如同依托在大树上的藤蔓,本身就是借着天子的势。

一旦朱厚照和文臣的对立严重,或者裴元本身和朱厚照出现对立,那么这些“势”,就会变为虚幻泡影。

连谷大用、萧韺他们这些人,都可能会死无葬身之地。

那自己又拿什么维持这泡影上的基业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