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种高温期就相当于人类母星的冬季,都是一半时间适合作物生长,一半时间不适合作物生长。不适合作物生长的时间就需要提前储存需要消耗的食物。
1号星、2号星将要遇到的自然灾害完全不同,一个是冰冻,一个是高温。不过都跟行星的公转轨道有关。想想也是,完全巧合的类地行星要是随处可见就更奇怪了。
李月一直在两颗行星之间来回穿梭,秦明那边并不在意她如何安排,甚至她要什么支援都能第一时间送达。没有播种就没有收获,此时雷猿文明才刚刚起步,有困难是正常的情况。
李月来回跑是因为两边的物资存储和产出不同,2号星的玻璃是主要产出,1号星的反重力装置等高科技物品是主要产出。她需要合理的调配两边的资源和产出。
安排好1号星那些零散的村庄后,李月回到2号星。这边的岛屿地下挖掘就相当麻烦,地下水是主要问题。只要挖掘的深度低于海平面,地下水就会渗入。
这种情况下,只能每下挖一段距离就需要把通道周围封住。不过玻璃对于温度的承受能力是有限制的。高温会融化,低温会冻裂。当温度降低的时候,这些通道负责固定的玻璃都会破碎。
为此只能使用更耐用的金属板,这些金属板可以轻易的抵御急速降低的温度。金属板的数量足够,生产也很简单。几十米长的隧道很快就铺设完毕。
金属板的上下会放上两个箱子,在箱子内套上一个小一些的金属箱子。则是简易电梯。光有电梯箱子肯定不行,底部还有一个配套电源。一条钢索把这个电梯箱吊在上面。
电梯的上下不用电机拉扯,用的是磁力。当电梯上行的时候,就给电梯通上正极,电梯底部也通上电极,从而把电梯直接通过电磁斥力送到顶上。
为了让电梯下来,只要把磁力缓慢减弱,电梯就会下行。铁链是保险,如果磁力消失,铁链也可以在绞盘的控制下,防止电梯箱直接坠落。同时也可以在必要的时候加装绞盘,人工完成升降。
小主,
磁力电梯的设计是非常消耗电能的,只有永磁铁才能减少消耗。为了保证没有意外,李月甚至安装一个永磁体备用。在必要的时候通过金属把永磁体接入系统中就可以代替电磁铁达到一样的效果。
海岛下方的地底深处一样有干燥的区域。雷源们挖掘泥土不费事,关键是把泥土运出来。电梯的运力有限,每次只能运16立方米的泥土。而挖掘的地下空间,少说也是几万立方米。
2号星的地下村庄和1号星差不多。都是地下50米的位置开始向下进行挖掘。同时地下村庄还会向边缘挖出一个通道,并在海底建造一个厚实的玻璃屋当作观察窗。
海底城的深度是水下千米,真正冰封的时候未必能冻到那么深。几十米深度的观察屋未必冻不住。一切都是未知,所以为了安全起见,观察室在100米的深度又建造了一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