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1章 单纯的战术

第201章 单纯的战术

舰队中的战列舰和航空母舰这种大型战舰就是最好的救生平台。如果战列舰或者航空母舰被摧毁,那么护卫舰上的船员就只能投降或者被杀。

轻型的护卫舰不具备远航能力,就是有补给舰提供补给,护卫舰也会因为综合能力不足而被对方的巡洋舰和驱逐舰轻易追上并干掉。所以舰队中护卫舰往往拼死保护战列舰,航空母舰等主力战舰。

巡洋舰和驱逐舰多参与巡航或者是驱逐、打击任务。很多舰队为了方便甚至组成纯巡洋舰的舰队,从而方便进行大范围巡航和大范围机动作战。

驱逐舰则往往是执行打击任务,它们的火力充足,一次火力齐射往往可以打击对方整只舰队或者彻底摧毁一座普通基地。不过驱逐舰的攻击方式也有弊端。

为了达到出其不意的效果,驱逐舰上往往会装载大量的导弹和自杀无人机。这是为了方便做到不同时间发射,同时到达的效果。驱逐舰本身也很少装备过多的能量武器。

驱逐舰上的能量更多用于防御。驱逐舰必须保证自己释放一轮齐射前不会被对方摧毁。护卫舰开发近程防御非常容易理解。它们比载机大不了多少,装备的能量武器也因为功率问题无法直接伤害大型战舰。

不过,护卫舰的能量武器对舰载机具备碾压的优势。由于能量武器功率较低,具备频繁发射的能力。由于本身体积较小,具备灵活的射击角度。

同时护卫舰上的各种武器系统也都针对载机设计,是战列舰等大型战舰的最后防线。舰队作战的时候是需要相互配合的,而且越是混合作战的舰队,战斗力越强。

型号相同的战舰在后勤补给和补充上具备优势,能更快的补充战损更方便的补给。可是没有针对的特点,在战斗的时候不能取长补短进行针对性的战术。

行星要塞上还需要作战人员和后勤人员。3000公里直径的行星要塞,自然需要很多人员。雷猿作为战斗人员,狗头人作为后勤人员。作战人员目前都是飞行员。

狗头人负责维护无土栽培系统,几千层的无土栽培室,每层需要几十名狗头人。十几万狗头人被调到行星要塞,此时正平均分配在所有无土栽培室中。

行星要塞的内部结构特别合理,行星要塞本身也有没被使用的资源,正好可以就近取材。星巢基地的冶炼技术要直接的多,材料被放入一个能量收集装置组成的空间中。

由高强度的飞米级机器人直接进行分解,原子的原子核直接被切断,不论什么物质进入,最后都被分解成氢原子。这个过程中释放的所有能量都被能量收集装置吸收。

星巢这边的生产设备一个原理,在能量收集装置组成的空间内,由飞米级机器人直接将氢原子合成到需要的元素。原子聚合的过程中也会释放能量,此时自然被能量收集装置吸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