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是他自个儿有这么多姜黄,岂不是做梦都要笑醒了?
不过能遇见这么个卖姜黄的大户,管事知道了肯定会夸他,这也算今儿开张迎门来了一桩大买卖。
不等水生叔开口,林小棠笑着道,“你先别打听我们怎么弄这么多来,先找你们管事和我们把价格谈妥了,我们再告诉你们这些姜黄的来处,你放心,不偷不抢,这些都是凭我们的本事得来的。”
伙计微微一愣,上下打量了三人一眼。
男人长得高大,虽然穿着一身粗布棉衣,但胜在衣裳干净整齐,样貌不出众,但人长得精神,他身边的少年年纪比小丫头稍大一些,虽然穿得普通,但人少年看起来有一种与生俱来的贵气,看着倒不像是乡下人,旁边的小丫头一双眼睛透着亮,一看就是个机灵的,完全没有六七岁该有的憨劲儿。
一个大人两个孩子,驾着两辆马车,还带了这么多姜黄,乍一看不起眼,细细观察又觉得他们不像是普通的乡下人。
刚刚倒是他忽略了这些,说不定他们还真有点儿本事。
伙计反应过来,立刻转换态度,客客气气道,“几位,站外面怪累的,要不咱还是先进去谈吧,我这就安排人去通知管事过来与你们好好谈谈价格。”
水生点头应下,“成,我们还有事情需要回去处理,若今日能谈妥价格,我们就把车上的先卖给你们,若是谈不妥,便只能拉回去再说了。”
啊?
谈不妥还要拉回去啊?
这么多姜黄,要是不能全部收购下来,让他们拉着去别处卖,岂不是一大损失?
如此好成色个头又大又新鲜的姜黄,若是能卖去别处,药铺肯定也能大赚一笔。
伙计忙道,“哎呀,几位别着急,我们管事人最是正直公道,你们的姜黄又这样好,管事肯定能给你们个好价钱,你们既然来了我们百草堂,想必也知道整个平定县,大大小小好几家药铺,唯有我们百草堂的药材最全,价格最公道,你们这些姜黄若是拉去别的药铺卖,别说两文半一两,估计也就给你们个两文一两,即便你们再提一提价格,也不会高过我们去,我开口就给你们两文半,你们再同管事谈一谈,或许还能得个高价呢,你们自己琢磨琢磨,我可有诓你们?”
这伙计说的也没错,他确实没有诓骗他们,毕竟去年林小棠就和她爹来这里询过价,前些日子她又在渡水县药铺问过,那里的价格还没这平定县高。
其实,她很是有些不解。
渡水县临着渡口,客商云集,做买卖的多,不管做啥买卖生意都不错,可是渡水县的药材铺子给价还不如平定县。
她压下心中不解,和小九跟着水生叔一起进药铺里,被伙计招待着走进一个小雅间儿,小二给他们一人上了一杯茶水,立刻叫另外一个伙计跑出去找管事来。
管事的家离得不远,半盏茶的功夫便来了药铺,跟着刚刚招待他们的伙计进了雅间儿。
伙计向管事介绍道,“徐管事,就是他们来卖姜黄,外面两辆马车装的全是姜黄,估摸着几百上千斤呢。”
啥?
几百上千斤的姜黄?
开啥子玩笑呢?
哪有人能一口气儿弄这么多姜黄来,就是上山挖,一次也挖不出来这么多啊。
他嗔道,“我平日里是怎么教你的,怎能在客人面前这般大惊小怪,卖姜黄便说卖姜黄好了,怎可能有两辆马车姜黄这么多,你这不净是吹牛吗?”
伙计被管事责备一通,顿感冤枉。
“管事,真有两辆马车的姜黄,你若不信,随我去看看就知道我有没有在吹牛了。”
管事自然不信,他活这么多大岁数,给东家打理药铺多年,这世上的药材他见过的不计其数,可是那么大量的药材,他还从未见过。
他先是朝着水生笑笑,而后对自家伙计板起了脸,“既然你说没吹牛,那你现在就带我去看看,要是诓我,小心我……”
徐管事向来严格,也爱放狠话,但是对大家都客客气气的,遇事并不会发难,伙计倒是不怕他这刀子嘴豆腐心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