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隋军长时间的陷入辽东地区,粮食短缺的问题也开始显现了,”
“杨广完美的避开了所有正确答案。”
“第一次失败。”
观众:“我上真的行了,直接在那里睡觉都有可能比杨广做的更好。”
一位观众道:“杨广学习刘彻的作风,当年隋朝官员讲述刘彻出关的场景就和杨广差不多。”
“刘彻是大军间隔三十里,杨广大军间隔四十里都有受降使者。”
“杨广想要学习刘彻用大军压制的办法来迫使高句丽投降,结果模仿不成功。”
“计划跟不上现实。”
刘彻:“我就说好熟悉,原来是模仿我的打法,小子模仿不来吧!”
叶枫:“第二次征高句丽,杨广间隔不到一年就重新百万大军征伐高句丽。”
“这一次战术上没有问题,但后面杨玄感起兵造反了。”
“杨广只能舍去所有辎重快速退兵,班师回朝平定叛乱。”
“高句丽看着隋军遗留下来的物资,笑开了花。”
“导致第二次失败。”
“而杨广平定杨玄感造反之后,追查这件事情的相关人员,受到牵连被杀害的人高达三万人以上。”
“并且杨玄感在洛阳打开粮仓赈济的老百姓也要被追查。”
“第三次征高句丽,杨广不顾天下动乱不安,反正就要出一口恶气。”
“堂堂大隋至高的皇帝居然在小小的高句丽这里吃了亏。”
“各地的老百姓在前往高句丽的路上很多人上山当盗匪去了,而杨广不顾一切攻打高句丽。”
“而这一次高句丽在杨广的人海战术之下挡不住了,别人是伤敌一千,自损八百。”
“杨广是损一万,伤敌八百。”
“高句丽国君高元派出使臣向杨广投降了,并且将逃亡高句丽的造反将领押送给杨广。”
“杨广终于出了这口恶气了,于是下令班师回朝。”
“前线的最高将领来护儿人都要傻了,好不容易快把高句丽消灭了,现在班师回朝,那打高句丽干嘛?”
“继续打啊!以后再也没有这种机会了。”
“其他将领阻止了来护儿,他们并不想要受到杨广的惩罚,来护儿见状只能听从。”
“第三次征高句丽草草结束。”
“隋朝也因为杨广的暴政正式进入隋唐乱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