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咸丰心里很明白,想要破冰大清现在弊端丛生,死气沉沉的破败景象,必须启用一位不寻常,而又对自己忠心耿耿之人。”
“就在这千钧一发之际,肃顺上位了。 ”
“而这个肃顺,他是满洲镶蓝旗人,是努尔哈赤侄子郑献亲王济尔哈朗的七世孙,也是已故郑慎亲王乌尔恭阿的庶子。”
罗玉华继续道:“其实,大家看庶子二字,想来就应该猜到,肃顺是不可能获得承袭亲王爵位的资格的。”
“所以成了家之后的肃顺,便搬出王府自谋出路去了。”
“而他这段自谋出路的经历,也给了肃顺了解民间的千姿百态,了解那些坐享其成,国家蛀虫一般地旗人们是怎么个好吃懒做之生活状态的。”
“在他这明白这些后,刚一掌权,便推行一系列举措,而且是有很大影响的。”她继续道,“肃顺常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就是【咱们旗人混蛋多】。”
“多么真诚中肯的话啊。”
“肃顺在咸丰朝被破格提拔后。从被擢升为【内阁学士】到【御前侍卫】,也不过就四年时间,一下子就位极人臣之巅了。”
“而肃顺也没有辜负咸丰皇帝的倚重。他办事果断,不怕得罪人的风格,特别对咸丰皇帝用人的路子。而且,肃顺的工作绩效也确实抢眼。”
“他重用汉臣,整风官场,还废黜了旗人待遇。”罗玉华继续道,“可以说每一项都是顶着被人【下黑手】和【扒祖坟】的压力,硬生生推行下去的。”
“胡林翼、曾国藩以及左宗棠这些晚清名臣,哪一个没得到过肃顺的关照。尤其是左宗棠左公。”
“如果不是肃顺出手相救,那左宗棠在历史上就是个【人名】,而不是成为【名人】。”
“还有那震惊全国的【戊午科场案】,也是被肃顺破获的。”她继续道,“为了以儆效尤,肃顺坚守国家法度,硬生生要求咸丰皇帝处死了主考官,一品大员协办大学士柏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