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午战争,大清失败后,由李鸿章出面到八嘎签订了丧权辱国的《马关条约》。从此他头上就戴上了【汉奸卖国贼】的帽子。”罗玉华继续道。
“当时慈禧是主和的,因为马上就是她的六十大寿了,狙于庆典不开边衅,她一心要要维持这热闹喜庆的气氛,不然前几年挪用海军经费建园子岂不是白折腾了?”
“可惜啊,八嘎人不让她如愿,在她六十大寿前约3个月率先对【济远】舰动手,拉开了甲午战争的序幕。”
“而本就不想开战的李鸿章,生怕把自己手里好不容易积攒起来的一点家败光。”罗玉华继续道,“他知道手里没有兵不行行,所以作为慈禧肚里蛔虫的他自然就竭力维和了。”
“但那些清流主战派们不答应啊,他们既看不起洋人,拒绝向洋人学习,又没有对付洋人的办法,只知道一味排外、喊打喊杀。”
“而刚刚主政的光绪帝也想打,但他没有权利啊,所以一时之间,弄得战和不定,耽误了时机。”
“所以说,甲午战败的主因其实不该算在不在李鸿章身上的。”她继续道。
“但李鸿章戴上【汉奸卖国贼】的帽子,其实并不十分冤枉。因为他有过三次【卖国】的劣迹。”
“第一次,是公元1874年4月。”罗玉华继续道,“八嘎以入侵蛙岛为由,威逼清廷让琉球群岛独立。”
“因为考虑到太后的大寿将至,李鸿章先起了求和的心思,起草了《论蛙岛归宿》,竟然建议大清给八嘎兵费。”
“八嘎入侵我们领地,还杀害我们蛙岛人民,大清不但没向八嘎索赔,居然反还要给他们赔偿 ?”
“而且这还不单只是个提议,大清是真的与八嘎签订了《京城/蛙事专条》,以抚恤等名义向八嘎赔偿了五十万两白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