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五回 智慧乡村展新颜,协同发展谱新篇
随着青山村产业升级的稳步推进和人才的不断汇聚,林小满和苏雨桐将目光投向了更高的发展目标——打造智慧乡村。他们深知,在数字化时代,借助先进的信息技术是推动乡村可持续发展、提升村民生活质量的关键路径。
一天,林小满在镇政府参加了一场关于数字乡村建设的研讨会,会上展示的一系列成功案例让他深受启发。回到办公室后,他迫不及待地拨通了苏雨桐的电话。
“雨桐,今天的研讨会让我看到了乡村发展的新方向,我们可以把青山村打造成智慧乡村,利用大数据、物联网、人工智能等技术,提升农业生产效率、优化乡村治理、丰富村民生活。”林小满兴奋地说道。
苏雨桐听后,眼前一亮:“小满,这主意太棒了!不过实施起来肯定有不少困难,我们得好好规划一下。”
挂了电话,林小满和苏雨桐开始收集资料,研究其他地区智慧乡村建设的经验。他们发现,要实现智慧乡村,需要从农业生产、乡村治理、公共服务等多个方面入手。
在农业生产方面,他们计划引入智能农业设备,实现对茶园、农田的精准监测和管理。比如,安装土壤湿度传感器、气象监测站,实时收集土壤、气候等数据,根据数据精准灌溉、施肥,提高农作物产量和质量。
“张叔,以后咱们茶园就能靠这些高科技设备管理啦,不仅能省不少力,茶叶的品质也能更上一层楼。”苏雨桐向一位老茶农介绍智能农业设备的好处。
老茶农半信半疑:“这能行吗?咱种了一辈子地,可都是靠经验。”
苏雨桐耐心解释:“张叔,这些设备能给我们提供更准确的数据,让我们知道什么时候该浇水、施肥,比经验更科学。而且操作很简单,我们会组织培训,教大家怎么用。”
在乡村治理方面,林小满和苏雨桐打算建立一个智慧乡村管理平台,整合村务公开、村民诉求、治安监控等功能。村民可以通过手机APP随时了解村里的事务,反映问题;村干部则能通过平台及时处理事务,提高工作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