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章 买洋枪之议

对方自曝其短,应该不是假话。不过李云梯却真的不懂,李家虽然是武将家族,也是读书人家。他爷爷李长庚是武进士出身,但族中子弟练武的都是读不好书的,最优秀的依然选择读书科举这条路。他爹李廷钰继承爵位时,李长庚的遗孀还特别向朝廷申请能转成文职,结果被以不合祖制为由,授予了二等蓝翎侍卫这个官职,只能当武官,本人却是读过书的,写诗作词八股文章都不在话下。

所以李云梯本质上是个书生,让他谈兵法头头是道,让他看什么枪法能不能打,就难为他了。李云梯亲自观察过,刘勇强耍的那套枪法,大开大合,看着很猛的样子,以为对方肯定是个勇将,不枉当初饶了他一命,结果对方说不能打,怎么能不意外。

“那你说说,怎么才有大用?”

对方说枪法没用,李云梯就会意到他肯定有想法。加上刚才一番闲聊,发现这个人的见识让他一时都摸不到深浅,便虚心请教起来。

刘勇强没有卖关子:“大人,得买洋枪!”

刘勇强趁机提出了采购先进武器的建议,这是他等了很久的机会。

李云梯本能的皱眉,大清朝的读书人没有喜欢洋人的。可是这句买洋枪,却让他想了很久。不喜欢洋人归不喜欢,嘴上可以不服,骂洋人没有教养,不通人伦,可心里却很清楚,洋枪确实犀利。经过一场鸦片战争,全国的读书人都接受了洋人船坚炮利这个概念。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他父亲李廷钰更是跟洋人直接交过手,甚知洋枪洋炮的威力,不然也不会费劲心思从泉州府要来了一批鸟枪。

可是想买洋枪,难度很大。首先就是没有渠道,其次才是钱的问题。都不知道该去哪里买,不知道价钱多少,无从下手。

感慨道:“买洋枪的话,恐怕得去厦门,甚至得去香港或者上海。”

厦门岛也开埠了十几年,上面有洋人洋行做生意,不过名声很不好,不像香港成了洋人的殖民地,上海坐拥整个长江流域的货运咽喉,厦门岛的经济腹地不够深,在厦门岛上做买卖的洋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