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8章 第二批留学生

果然是不患寡而患不均啊,狼多肉少,让刘勇强头疼不已。不止士兵军心浮躁,不断出现打架斗殴现象,一些没能娶到媳妇的军官,也不断在刘勇强耳边聒噪。

最终给他们想了个办法,狼多肉少,那是局限在女馆这一小块水草肥美的草地上,如果放眼整个大草原,其实此时应该是肉多狼少。一场惨烈的战争,男人死的肯定更多。大量失去丈夫的寡妇,这都是适婚女性。

马上传下军令,凡是愿意娶寡妇的,立刻去队长处报名,县丞刘大人包办婚姻。

这些饿极了的老光棍,竟然毫不忌口,几乎全都报名。

刘勇强立刻给城里的媒婆招揽了大生意,几千个订单,足以让城里的媒婆跑断腿,甚至连一些性格活泼的大妈阿姨也都加入进来,临时捞一笔外快。

最后所有人都娶了媳妇,但依然有不满的,谁家的媳妇漂亮,会疼人,谁家的媳妇是悍妇了,也有抱怨当初着急了,应该多挑挑,不该找个带娃的,结果人家眼里只有他的娃,各种鸡零狗碎都是小问题。

大多数人还是满意的,刘勇强也很满意,他觉得他做了很大的善事。不但让手下这些原本可能一辈子娶不起媳妇的光棍讨到了老婆,还拯救了战火之后几千名女性。如果刘勇强的士兵不娶这些女人,不给她们一个家,不用微薄的军饷去养活她们,她们很可能要为日益红火的青楼行业添砖加瓦。

皆大欢喜之后,刘勇强才将目光看向那些幼童,总人数超过千人。最大的不超过八岁,最小的刚刚能走路,大多数营养不良。等了一个月,再也没有人认养的时候,刘勇强决定收养他们。

然后考核了一下,发现有一百多识字的,大都是七八岁,最小的也有五六岁。大多数以前的家庭条件其实不错,不是上过私塾,就是请过老师。这样的家庭反而更容易被太平军攻击,钱就是原罪。

这批孩子,刘勇强送去了厦门,让科利带去英国读书。反正他有经验了,他在伦敦的小学无非是扩大一点。

剩下的孩子,刘勇强给他们请了几个老夫子进行启蒙,以后也是要轮流送到国外的。

只是这样的做法,一时间让他背上了一些污名,城里渐渐流传,建阳县丞把邵武的孩子卖去国外当猪仔了。

刘勇强没解释,相比背上这个污名,让读书人知道他送孩子去洋人那里读书,恐怕引起的反弹更大。

至于污名,他背得起,福建有多少土豪劣绅做这种生意的,喝人血发家后,在家乡修桥铺路甚至还能树碑立传,记载进县志。

处理完这些事情后,士兵们也休整的差不多了,刚过完年,刘勇强就勒令他们暂别娇妻或悍妇,他们现在要养家糊口,得工作了。

下一阶段工作目标:剿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