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5章 各国谈判

所以英国等于一换三,大赚!

随着商业方面的谈判结束,跟英国人在司法权上的谈判,是一个死结。英国人对自己的司法体系拥有蜜汁自信,粗制滥造一点都不严谨的海洋法系怎么有这种自信,刘勇强也不理解。但因为英国的国力,英国法系确实让很多国家推崇,波西米亚等奥匈帝国内部地区甚至因此爆发革命,只为了引入英国的陪审员制度。

小主,

刘勇强并不觉得非专业的陪审员比专业的法官判决案件更公平,但在这件事上,他不打算坚持。

跟英国人达成了柔性合约,英国人不再坚持治外法权,因为刘勇强引用对等原则,如果英国人要使用治外法权也必须授予福建治外法权,以后两国公民在对方管辖区触犯法律,都由本国进行审判。这点英国无法接受,他们在福建的商人虽然不少,但相比于南洋地区数以百万计的华侨数量,那是远远不如的。英国人不可能接受新加坡的华人不受英国司法管辖,那样新加坡直接就变成了福建一个地方司法辖区,因为那里都是中国人,而且福建人极多。

退而求其次,英国接受了一份英国派出顾问,对福建司法体系进行长期,全面改革的条款,放弃追求治外法权。

改革在口岸厦门先试行,按照要求启用了陪审团制度,但很快英国人就不接受了。

因为经常出现这样的场景:

一个中国商人和英国商人有了债务纠纷,双方走进公堂,堂上坐着县令以及十个新鲜感十足,为被选上协助县太爷审案而有些兴奋的陪审员。

开始审判。

呦,是洋人。

判决有罪!

以陪审员定罪,明显对外地人不公平,英国人主动要求放弃在对英国人审判时的陪审员制度,或者从英国侨民中选择陪审员,但这又不符合陪审员选拔是从事发地有一定纳税额的成年公民中选择的原则。这样的公民也有义务参与司法审判,维护司法公正。

两个民族互相有偏见的情况下,只会出现一边倒的情形。

这项改革注定是一项相互碰撞,漫长的磨合。

不过这所有的协议基础,从来都不是公理,不是英法那么讲道理,愿意跟你一对一进行辩论。而是基于福建出动了十二万大军,并在东北打败俄国的基础上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