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相当于半兵役制,用农闲时候的训练尽到纳税义务。农业的闲忙交替周期,让农民长期以来都是最优秀的后备兵役人选,加上农民相对城市居民更加朴实一些,所以农民哪怕在现代国家也长期是军队的主力。这个现象直到德国打一战的时候,上层的容克贵族军官还担忧德国过快的工业化让农民兵员变得枯竭,导致战斗力下降。美军一战二战的主力,也是农场的大男孩,为此赢得了美国大兵称号。
而在中国历史就更悠久了,几乎所有的战争年代,农民子弟都是为了保家卫国流血牺牲最多的那群人。当然跟中国落后的工业发展有关,让城市居民还没来得及尽到义务,战争就不再发生。可从经济上考虑,培养并维护一支农兵后备军的成本,比让城市工人完全脱产当兵要低得多。
所以刘勇强设计了寓兵于农的这套严密制度。
这样往东北去的移民越多,他的兵员就越多,平时维持一两万现役精锐,战时能动员起几十万能打的后备力量,这才是现代军事制度的精粹。
移民能不能打,会不会为了保护移民国家拼命?这点毋庸置疑,现代制度本身就是反人性的,每个兵都只是战争机器上的零部件,严格的训练,目的就是让他们变成只会执行命令的机器。最后不管情不情愿,主不主动,都要为这部机器运转而贡献力量。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美国刚刚结束的南北战争就是例子,林肯发布了《宅地法》,规定每个成年男人只要付50美元登记费,就能在西部领取一块60英亩的土地进行耕种,此举吸引了大量欧洲农民,尤其是德意志地区的贫穷佃农,然后美国船就等在港口,拉一船移民去纽约,直接就拉进军队,因为美国配套的征兵法案规定,每个成年男人都要当兵。最后是南方兵力枯竭,北方越打越多。这部法案也让这场战争之后,美国的移民构成彻底发生变化,德国移民数量超越了英国,成为美国第一大民族。
这些移民甚至连英语都没学会,就能走上战场成为排队枪毙的燃料,这就是现代战争,根本不需要人有思想。
这套制度开始执行后,还带来了一个意想不到的良好副作用,曾经肆虐东北的土匪问题彻底得到了遏制。
东北存在土匪的原因,客观上是因为地方太大,土匪容易躲藏,主观上是因为清政府的不作为,不管对移民也好,对老居民也罢,都缺乏基层管理。一个个没有保护的村庄,根本抵挡不了土匪的侵袭,导致他们必须通过给土匪缴纳保护费来得到保障,这就给土匪创在了肥美的生存土壤,能够不劳而获,那些懒惰又胆子大的人自然愿意当土匪。
每一个村屯开始驻扎村官之后,这些刚从战场上走下来的骄兵悍将,拿着枪开始训练青壮,还带来了大量淘汰的军用步枪,那个土匪不长眼去碰装备比他们好,训练比他们专业的村屯?
此时就算东北地方辽阔,土匪再有容身之地,也蹦跶不下去了,有的是高山密林给他们藏身,可他们藏在山林不能抢劫为生,转而打猎为生的话,那是猎户,不是土匪。所以一开始出现了一波土匪势力的反扑,接着是慢慢消亡,有的是主动走下山回到跟他们有关的村里当农民,有的是在一座座武装村屯丛林中撞来撞去把自己消耗殆尽。这就是为什么土改后,东北匪患才能得到彻底治理的原因,因为解放军土改后,乡村领袖不再是一个个地主,而是武装起来的农民。
东北的问题解决了,山东,乃至河北、河南的问题还没解决,这里可是东北的移民来源地。
刘勇强不但关注这里的匪患,还向剿匪的李鸿章提供力所能及的支持。提供贷款,帮忙采购武器,甚至培养军官,训练士兵。
山东的捻军非常特殊,这是一支让曾国藩无计可施的军事集团。不是这支军队有多么能打,而是他们跟山东社会底部融合的太好,除非把整个山东底层掀了,否则曾国藩很难彻底剿灭这支部队,这是不是一支军队,确实也不太好定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