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廷枢笑道:“这个用作特殊产品……”
原来此时天然橡胶主要是用来生产扼杀人口的小雨伞,销量相当不错。巴西靠着在南美雨林中野生橡胶树上开采橡胶,现在每年有4000万美元的出口额。亚马孙流域的橡胶年均出口量超过两万吨,橡胶需求迅速增长,价格水涨船高,投资橡胶业是一项朝阳产业,巴西的种植园主和资产阶级都在争夺北方的土地,需要大量劳动力。
“这么赚钱的话,估计巴西人独占不了多久。”
英国人肯定会找一块环境合适的土地引种,难怪后世南洋地区那么多橡胶园呢,没想到是原产自巴西的,看来像茶叶一样,又是被英国人偷了种子。
就在条约即将达成的时候,大清海关总税务司赫德突然联系大汉礼部表示反对:“近时该国叛乱不靖,莫若由中国自订暂时不准华人于通商口岸出口,前往巴西为是……”
赫德反对这份条约,让刘勇强多想了一下,最后还是觉得赫德是出于表现的动机,不带英国人的某种图谋。
赫德这个人,已经在大清海关服务了三十年,三十年来可谓是位高权重,别的不说,每年能给清廷贡献3000万两关税,就让清廷不敢换他。因为换任何一个满清官员去收关税,都不可能收到这么多。赫德管理的大清税务司,是最高效,最廉洁的一个满清政府机构。满清其实如果有心改革,税务司是一个最好的人才池子,可惜赫德招募培训的那些华人税务官,在大清一没背景,二没功名,无法上进。洋人又压制他们,只能是二等工作人员。
大汉虽然没有统一,赫德这个中国通已经看到了结局,所以最近表现的非常积极,跟大汉相关部门频频示好,这是希望大汉统一之后能继续用他。
在大清那边,赫德经常帮总理衙门提建议,往往都是站在清廷一边,所以很受信任。现在还想在大汉这边这么干,却让刘勇强有点本能猜疑,以为是英国人想搞什么事。
不过赫德提醒的也对,巴西叛乱了。军人发动了兵变,赶走了皇帝,没那么容易掌权,得闹腾一阵子呢。发动兵变的是巴西陆军将军,据说是因为跟皇帝的女婿不和,而皇帝没有儿子,年迈的皇帝已经开始让女儿伊莎贝拉摄政,废奴法案就是女儿以摄政名义签署的,一旦女儿成为女皇帝,将军大概无法接受,于是发动兵变。
可自己上台后,按照那些声势浩大的资产阶级的要求,效仿美国制度,建立了合众国,但美式制度在巴西没有土壤。将军又习惯掌握绝对权力,因此跟资产阶级党派的关系开始破裂。农场主与地主有希望恢复奴隶制度,分离主义者希望巴西变成联邦或者邦联制国家,激进分子甚至准备效仿美利坚联盟国的做法肢解巴西,建立一些权力很大的自治州。许多州一片混乱,军队开始忙着镇压各州的反叛。
“这么说确实有点乱啊。巴西禁枪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