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德国。德国人打算在南美建立殖民地,他们有机会成功吗?”
“几乎不可能。他们野心很大,我们的德国外交人员探听到这个协会的一些宣传,他们说‘英国人在亚洲找到了她的印度,德国人也必须在南美南部找到自己的印度’,德皇的王冠上也想要一颗明珠,可惜他们输入的人口太少了,如果想要同化现在的阿根廷人,德国人移民的数量得翻十倍。可惜德国人更想去美国。然后被美国人同化。”
小主,
王圆揶揄了一下德国的野心。对这个突然崛起,横冲直撞的实力,大汉也不喜欢。
刘勇强道:“可以学习一下人家,我们也建立殖民协会,购买南美的土地,然后移植我们的社会方式。可以跟商界合作,他们需要什么,我们的移民生产什么。”
刘勇强觉得也得改变一下单纯以农业为手段输出人口为目的的移民了方式了,毕竟种地只能温饱,经济化农业才能致富。
王圆道:“我们的困难也很大。我们的人更愿意下南洋。”
德国人更想去美国,中国人更想去南洋,因为那里已经有几百年来形成的成熟社区,落地比较容易。英国、荷兰只要经济利益,华人在那里已经取得了经济上的成功,给两国缴纳了巨额税款。这些扎下根的华人先驱,现在是从国内吸引移民的主力,通过亲戚关系,朋友关系,有组织的将华人吸引过去,进入他们的种植园工作,种植菠萝。甚至在德国自己的殖民地菲律宾,也是华人移民更有优势,更有活力。因为德国移民不适应菲律宾的气候,为什么选阿根廷而不是巴西,就是因为阿根廷的气候跟德国更像。
美国现在每年吸引欧洲你移民上百万,这是一个移民大时代,工业化并不能消化更多人口,反而会冲击传统社会秩序,所谓资本积累就是财富向少数人手里聚集,财富都被少数人拿走了,当然会有更多人赤贫。这是一个无解的循环,大汉的工业越发展,人口外迁的压力反而越大。肯定会有一个阈值,但现在远远没有到达,每年迁出的人口规模比整个欧洲还要大,少的时候百万出头,多的时候两三百万。
哪怕大汉大规模推动义务教育,几乎能保证所有孩子都能识字,但识字的人口依然会移民,因为他的国家现在还无法为他们提供体面的生存机会。
这个规律没有一个国家逃得过,英国工业革命时期,大量人口移民,现在是德国,谁工业发展速度越快,越猛,移民相对也更多,亚洲的日本也不例外,哪怕日本人已经做到了全民义务教育,但依然向巴西等地大规模移民。
“这是一道算术题啊。搞工业大大提高了劳动效率,可是市场却没有大大扩大,一个人能消费的东西就那么多,以前需要几千万人生产的东西,现在几十万人就能做到了。”
刘勇强不由感慨,说到底还是市场。劳动密集产业最能吸收劳动力,但市场却没有,大汉已经是世界最大的市场之一,可这个市场依然无法让本国人全部转化成工业人口。大量人口挤压在农村,本质上跟明朝时没区别,土地就那么多,不管你识字也好,不识字也好,就是人人博士,在人均三四亩地上也施展不开。原本大量在乡村靠手工补贴家用的那些匠人,就活不下去了。
技术进步,管理提高,还大大降低的死亡率,结果是人口膨胀,全世界概莫能外。所以这个时代频发的战争,不能说是有需求,而是因为提供了这种可能,至少拿破仑时代以前,欧洲人打不起十万人以上的战争,因为没有任何一个国家能聚集到这么庞大的脱产劳动力。现在的战争,动辄百万规模,还是因为人多。
“所以大家都在抢市场,工业越强的国家抢的越狠。德国现在最猛,之前在南美,长期以来都是英国和美国占据市场,现在德国已经挤进了第三,几乎在所有商品上都在跟英美竞争。”
王圆继续说着。
刘勇强突然意识到:“这么说这次英国向美国让步,其实有联合美国压制德国的目的。这很英国。”
拉拢一派,打压一派,老英国人了。
“主要还是在非洲的争夺。德国殖民地距离南非太近,已经渗透进了南非内陆。”
“德国人真的对英国殖民地有野心?”
刘勇强对此一直是不太相信的,跟英国这个海洋强国抢夺殖民地,这得脑子糊涂到什么程度才能露出这样的脑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