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时三个主要战场全都陷入僵局,伊斯坦布尔前线,俄军冲击着大量机枪战壕铁丝网以及要塞堡垒构筑的防线,亚美尼亚战场,俄军补给跟不上,兵锋顿于底格里斯河,阿富汗战场也保持了平衡。
凶狠的巴尔干斗犬们,也耗尽了力气,保加利亚占据了阿尔巴尼亚,却丢失了滨海马其顿。得到了面向地中海的土地,失去了面向爱琴海的土地。希腊和奥斯曼联军占据了萨洛尼卡,俄国失去了这个租借的港口,如果这场战争失败,俄国将再次被打回黑海。
于此同时,澳新,加拿大的军队还在不断赶来,英国人组建了200万昂撒军队和100万印度部队。俄国更恐怖,这些年来,他们在法国顾问的帮助下,组建了100万常备军,后备兵员300万,其实已经接近了历史上的一战。
虽然动员效率很低,跟英国大哥不说二哥,此时俄国已经在巴尔干投入了200万兵力。还在不断增兵。在各条战线上都有俄军作战,巴尔干国家已经让出了舞台,因为现在已经不是他们能玩的起的了。
意大利算是能玩这个高端局的守门员,他也成功的动员了200万大军,年轻的意大利人口结构,让意大利动员潜力极大。唯一不足的是贫弱的经济,这点得到了英国的支援。
意大利的对手主要是奥匈帝国,两位难兄难弟开始沿着争议边境展开了激战,着名的伊松佐战役打响了。一战中,双方一共打了12场伊松佐战役,打了三年多谁都没能突破对方的防线,直到战争最后,在德军的帮助下,德奥联军才打崩溃了意大利军队,长驱直入100多公里。
此时双方谁都奈何不了谁,围绕阿尔卑斯山区的争议区域,互相打的挺猛,菜鸡互啄的激烈,就是没什么进展。伤亡巨大,进度为零。
除了陆战,双方的海战同样激烈,这次意大利展现了超乎意料的水准,意大利的造船工业相当不错,甚至能向日本出口军舰,设计水平也相当有水准,后来的无畏舰就来自于意大利设计师的构想。在没有英国海军帮助的情况下,意大利海军就成功取得了亚得里亚海的制海权。将奥匈海军封锁在亚得里亚海的港湾之中,并保障了陆军行动的侧翼安全和充足的物资给养。
英国此时是有苦说不出,为意大利提供了大量军费,对方也确实武装了足够的军队,可都特么用去跟奥匈打仗了。但英国的目标是俄国啊,在这方面意大利几乎没起到作用,除了海军帮助英国商船护航外,陆军前后派出了50万军队,结果连保加利亚都打不过。
英国人应该庆幸,这次意大利只是坑钱,没有要命。
在女王死去的这一年,英国人稳住了各个战场的形势,局面开始朝有利于英国的一边倾斜。因为他的对手俄国,在被封锁以及动员了几百万军队之后,老毛病犯了,财政危机开始出现。
消耗战,刚好是英国的优势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