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让这个火药桶时隔十年又炸了,谁知道能拖进去几个大国。俄国这十年来,在法郎援助下备战了十年,可是还没准备好。十年来斯托雷平改革之下,俄国人均粮食产量大幅度提高,铁路里程再次翻了一倍达到了十万公里,所有战略铁路全部建设完成,动员能力大大提高。军事工业得到法国的鼎力相助,比不上德国和奥匈,在欧洲也能排进前四。钢产量增长到500万吨,自给自足绰绰有余。
但跟另外的军事同盟相比,依然相形见绌,要是因巴尔干跟英汉同盟对抗,任何数据上都落于下风,跟德奥同盟相比,也稍有不如。
所以俄国还需要多准备几年,如果再给斯托雷平十年时间,他一定能还给沙皇一个奇迹般的俄罗斯。
又是欧洲几个强国开会,这次选在了巴黎,而不是传统的柏林。法国这些年正在通过法俄同盟逐渐扳回在欧洲的外交劣势,重新收复了法国的国际影响力。
巴黎大会上,英国支持希腊的主张,这些年希腊因欧洲人的创造历史运动,代表着欧洲文明的源头,在文化上很受欧洲人支持。克里特岛这个地方,随着大量古遗迹发现,已经成希腊人眼里的耶路撒冷,犹如中国人不能没有山东一样,希腊不能没有克里特岛,欧洲文明不能没有希腊。
上次克里特岛起义后,奥斯曼帝国派兵镇压并击败了希腊军队,后来为了避免奥斯曼传统的屠杀情况出现,英国、法国、俄国和意大利四国派兵登陆克里特岛,并强迫奥斯曼帝国撤离了这里,克里特岛之后一直在四国占领下自治。这次再次起义,希腊舰队开进克里特岛,奥斯曼连镇压都做不到。
开会的结果,以克里特岛人强烈要求跟希腊合并为由,支持希腊的主张。会议再次确立了几个原则,一个是大国不干涉原则,另一个是大国一致原则。没有任何一个大国同意,都不能擅自改变巴尔干的局势。
会议上,德国虽然站在奥斯曼帝国一边,但是遭到英国、法国、俄国和意大利围攻,只过了十年,巴尔干问题上,德国就卷入了核心矛盾之中。
俾斯麦在的时候,极力避免德国卷入巴尔干冲突,声称巴尔干不值得‘一个波美拉尼亚步兵付出哪怕一块脚趾骨的牺牲’,可威廉二世时代,却一头扎进这个旋涡。一条巴格达铁路,就让德国成为这一地区最有影响力的国家。保加利亚、奥斯曼军队完全由德国训练。
希腊则跟英国同盟。塞尔维亚在上次战争后,没有得到英国的绝对支持,但也保住了北马其顿和黑山港口,之后法俄同盟看到塞尔维亚在战争中的潜力,大力扶持塞尔维亚,塞尔维亚军队现在一水的法式装备。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因阿塞拜疆事变引起的冲突终于平息,各国都松了一口气。英国算是小小教训了一下背叛的奥斯曼帝国,但也只能支持希腊拿走克里特岛。奥斯曼帝国干脆彻底跟英国撕破脸,之前还遮遮掩掩,偏向德国,现在彻底跟德国站队。开过年,奥斯曼帝国宣布加入德奥同盟,德国宣布给予奥斯曼巨额军事援助。
英国再一次感觉到,对于这种纯粹陆权国家的结盟,大英帝国海军真的毫无办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