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国的军事调动,物资补给,也都需要时间。除了零零散散的炮击之外,双方都在集结力量,准备发起新一轮的攻势。此时双方都崇尚进攻,几百年的军事思想不是那么容易纠正过来的,更何况这种思想可能还是对的。毕竟进攻是最好的防守嘛。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只是恰好处于一个攻弱守强的技术时代,进攻意味着要付出更大的代价,取得更小的成果。这是一个性价比很低的思想。各国根据自身的国力和特点,对进攻有不一样的追求,法国要重拾拿破仑时代的“法兰西狂怒”精神,追求“果敢、果敢、永远果敢”的进攻精神;奥匈缺乏重炮的情况下,从康拉德这个总参谋长开始,强调刺刀精神,反正就是要进攻。从哲学高度来讲,靠防守,靠撤退无法打赢一场战争。
第三个月开始,大规模进攻开始了。英法联军开始在西线发起进攻精神爆棚的冲锋,此时的英法都没有德军那样高效的机动能力,但拥有足够的火力和兵员,一次一次冲击德军固守的坚固阵地。
德奥联军则在东线向俄军发起同样的攻势。德奥计划大量消灭俄军有生力量,然后找机会再机动回西线决战英法。谁都不敢停下,英法进攻稍缓,德军就可能支援东线,德军一旦停下,俄军就可能在南线打爆奥匈。奥匈也不敢停下,俄军如果北上击败德国的后果,是奥匈无法承担的。所以大家依然卯足了劲疯狂进攻。
“这才一个月时间,伤亡太大了!”
仅仅一个月时间,各国公布的伤亡加起来都过百万了。施里芬计划让德军进攻中损失了30万人,而法国虽然是防守,可因为混乱的关系,竟然损失了70万人。俄国50万,奥匈付出了65万人的代价。
算是有一半可以经过救治重返战场,损失也超过了百万。
这烈度不由让人咋舌。
英国也终于开始了跟大汉帝国商讨参战事宜。
“他们希望我们保证战后不追求欧洲领土。”
“呵呵。这是希望我们免费白打工。自带武器装备,送上人头,然后还不要工钱?”
刘勇强讽刺道,他确实对欧洲领土没什么追求,但是得等价交换啊。殖民地的兴趣他还是很大的,可最好的都在英国人手里,其次是法国的。至于德国的那些殖民地,老实说,兴趣不大。
殖民地之外,还有势力范围,阿拉伯半岛上的石油还没被美国挖出来,那可是宝地啊。但如果进入那里,可就进入波斯湾了,德国进入波斯湾的后果就是跟英国开战,把英国人逼到法俄那一方。所以英国人肯定不可能让出这里。
“陛下日本参战了!”
日本应俄国要求,以日俄同盟的名义参战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