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4章 兴登堡计划

英国、荷兰在南洋都成立了议会,但依然没有给华人完全的公民权,议会是按照人数比例分配名额的,英国和荷兰人占了多数,人口占小半的华人却只占了三分之一席位。只要能动员起南洋两千万华人,就能武装200万大军,为什么不动员土着居民,因为现在只有华人才有这么强的组织力,英荷在南洋的统治根本没有能力动员土着。华人移民凝聚力更强,有自己的基层组织。

同样的道理,加拿大、澳大利亚的华人不给完全的权力,就没法动员他们。

会谈结束之后,英国人就行动起来。

荷兰现在只能乖乖听话,因为荷兰王国都被占领了,现在英法承认的是在伦敦的荷兰流亡政府。

英荷立刻联合宣布,将南洋地区的殖民地合并,建立一个南洋自治领。然后开始跟华人领袖们谈判,完全给予公民权是不可能的,那意味着土着将掌握权力。所以双方得谈谈,最后达成了一个双方都满意的方案,华人占三分之二议席,殖民当局可以指定三分之一。而且还能找出充足的道理,通过做数据也能做出来华人选民达到三分之二标准。土着不是合格的选民,因为不识字嘛。

南洋自治领成立,英国有权派遣总督,作为国家的象征。这里名义上是大英帝国的自治领地,地位堪比加拿大、澳大利亚和南非,至于印度,当然得战后才能得到这个待遇,为了让印度人帮忙征兵,英国一再给印度人开空头支票,忽悠的印度议会中的各党派都答应支持英国,那些土邦王公更是捐了上亿英镑巨款,出钱又出人帮英国打这场仗。

与此同时大汉外交官们也展开了斡旋活动,公开号召双方停战,以和平谈判的方式解决争端。

大汉的声音够大,不像布尔什维克,至少没人敢不回应,接触之中,都给了大汉一个各方的条件。

开条件至少有的谈。

德国胃口很大,恨不能一口把英法吃了。

德国要求法国所有殖民地必须交给德国处理,战后法国不得拥有超过10万人的军队,法国赔偿1000亿法郎,由德军占领凡尔登、加莱等地要塞20年。

对英国倒是稍微客气一点,只要求英国将伊朗一切特权转让给德国,赔款100亿英镑,英国必须缩减海军规模,英德海军吨位必须对等。

要真的接受了德国的条件,法国就真的完了,哪怕真的打输了这场战争也不过如此吧,这相当于让法国投降。给英国留了几分颜面,但也很难接受,德国接替英国控制伊朗,印度将直接受到威胁,压缩海军规模,这又让英国本土无法得到安全保证。

英法也有条件,两国甚至还想让德国赔偿损失,倒是没有提出领土要求,毕竟德军现在还在法国境内。巴黎大炮还轰击着巴黎,飞艇还轰炸着伦敦。

小主,

“德国的条件就是让英法拒绝的。这条件就别告诉英法了,以我的了解,英国人肯定直接捅到报纸上,然后两国民众还能在爆发一股冲劲。”

综合了双方意见之后,知道这场仗还会打下去。

兴登堡和鲁登道夫现在掌握绝对大权,国会、政府甚至德皇都像提线木偶一般按照总参谋部的要求行事,期待着总参谋部带给他们一场前所未有的辉煌胜利。

陆军部制定更高要求的军需清单,为了满足前线军需,后方得更加勒紧裤腰带。

鲁登道夫希望15到60岁的男人都服兵役,工人和妇女强制在工厂工作,大学关闭医学之外的所有院系。一个目的,彻底将整个德国社会军事化,将所有劳动力军事化管理。从而在已经枯竭的人力中,在榨取出可观的兵力。这是他的总体战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