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5章 红俄处境

波兰问题,是欧洲战后另一个大问题。

波兰人这个民族吧,有点可怜之人必有可恨之处的味道,有些地方非常讨人厌。但有一个优点,韧性。历史上长期灭国后,还能复国的国家不多,以色列是一个,波兰也是一个。

被俄普奥瓜分一百多年来,波兰始终保持了文化上的特点,民族认同始终存在。一方面是体量足够大,基本盘足够大,能保持语言、文化和习俗。

而且即便是相对其他被瓜分,被吞并的小民族,波兰人的反抗精神似乎也尤为强烈。欧洲任何一次革命,波兰都不缺席,1848、1850都发动了起义,被分割在德国、俄国和奥地利帝国的波兰人还能互相联动,1848年革命他们甚至能翻越喀尔巴阡山支援匈牙利革命,最后打到了意大利。每一次革命中,波兰都有民族独立的诉求。可每一次都失败了,波兰复国相比以色列简直是地狱难度,需要俄罗斯帝国,德意志帝国和奥匈帝国三大帝国同时发生崩溃,才有机会。

这次战争之前,波兰人就秘密建立了军队,其中有一位元老叫做毕苏斯基,这位老毕,在波兰人心中绝对堪称伟人。也就是他的平台太小,否则有资格位列世界级伟人。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战前他预测帝国主义之间会爆发大战,德奥会打败俄国,然后又被英法打败。于是建立了秘密军官学校,步兵协会。这一切都是在奥匈帝国境内进行,奥匈当局甚至支持他。毕苏斯基利用步兵协会的班底,建立了波兰军队,秘密潜入俄国,组建情报网,破坏交通线,战争前就是俄属波兰境内的一支反抗军。战争爆发后为奥匈帝国提供了大量情报,而且还招募了数以万计的波兰人参战。

战争中,俄普奥三国竞相拉拢波兰,都开出了一些条件,给与波兰人一些权力,俄国最抠门,而且还被沙皇否了。奥地利最慷慨,波兰可以建国,但要像匈牙利那样留在奥匈,成为奥匈帝国的一员,这个条件波兰人中一些势力是能接受的,但毕苏斯基不能接受,他追求的也不是波兰民族国家,因为他一直自称是立陶宛人,他要建立的是以波兰为核心的一个联邦强国,其中包括立陶宛,往南可以拉拢乌克兰、匈牙利、罗马尼亚等国。相当于要建立一个波兰版的奥匈。

战争中,波兰军队发展很快,毕竟这是一个人口超过千万的民族,毕苏斯基等波兰势力在德奥攻入俄属波兰后,吸收了大量波兰民族主义。

最后德奥兵力枯竭,布鲁西洛夫攻势之后更加拉拢波兰,邀请波兰势力建立王国,德国一开始想扶持奥地利大公卡尔·斯蒂芬或他儿子卡尔·阿尔布雷希特担任波兰国王,后来各路势力摆不平,德奥干脆不给波兰王国派国王了,建立一个摄政委员会由德奥共管。

摄政委员会邀请毕苏斯基担任战争部长,希望此人能帮忙组建一支百万波兰大军,但此时毕苏斯基认清形势,认为德奥击败俄国已经到了极限,随时可能被英法打败,正是实现他战前构想的时机,而且这个摄政波兰王国不伦不类的,根本不是他想要的波兰。不但拒绝接受,还暗中指挥波兰军队不向德奥控制的摄政委员会宣誓效忠,惹恼了德奥,德国直接逮捕了毕苏斯基,此举反而让他成为了民族英雄。后来布列斯特和约签订,德国承认了立陶宛独立,惹恼了波兰人,自己都被人瓜分,可却对历史领土念念不忘,波兰人也是独一份。

德国发动皇帝会战,大汉召开北京和会,波兰民族主义情绪暴涨,此时德国已经无力控制波兰,担心波兰发生革命,建立反德奥的政府,于是释放了毕苏斯基,至少这是一个亲德奥的领袖。

毕苏斯基回国,受到国家英雄般的待遇,他在波兰的威望甚至比兴登堡在德国还要高。他立刻凝聚各方势力,其中很多是以前的革命者,跟他互相以同志相称。此时毕苏斯基告诉这些人,以后称先生吧,他们曾经乘坐同一辆车,但到了‘独立’这个站点他该下车了,或许其他人还要走的更远,他没法同路了。

毕苏斯基建立政府,将俄属波兰、奥属波兰和德属波兰团结在一起,手里还有一支经历了一战历练的精锐部队。波兰人虽然被瓜分,但波兰人却是挺能打的,一个可以用马刀砍坦克的民族,不管脑子长啥样,武德是充沛的,说句不好听的,给波兰法军的装备水平,没准比法军打的更好。战争中,跟德奥并肩作战,波兰人也是可以当主力使用的。

对毕苏斯基在战争期间建立的共和国政权,德奥态度暧昧,英法极力拉拢。最后到了巴黎和会上,波兰问题依然是一个重要议题。美国总统威尔逊支持波兰人独立,甚至要求给波兰一条通向大海的通道,这就是但泽走廊的来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