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6章 镀金时代结束

印美战争结束后,红俄政府的新经济政策已经实施了八年,虽然小农还是很贫困,但相比战乱饥荒,至少能吃饱饭了。

国内局势稳定,刘勇强这才给皇太子安排任务,把红俄政府拉入国际联盟,并不算不能完成的。可他还是失败了,他无法说服英法放弃债务诉求,又向俄国施压,以断绝贸易为威胁,结果人家也不吃这一套,因为红俄采用垄断贸易,根本不需私人进出口,导师亲自坚持,认为这能更大的保护国内重工业,其他人坚持的关税保护,在导师看来那只是薄薄的一层纱。

国家垄断外贸这一套,大清很擅长,这种制度下,根本就没多少外贸需求。

红俄的新经济政策实施到第八年,出现了一个变故,导师的身体不好了。继任者是察里津的英雄,外号钢铁的那位同志。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钢铁先生上台后,人如其名,作风非常强硬。立刻废除新经济政策,开始大搞集体农场制度。

红俄这些领导都对经济有特殊的认识,能站在历史的高度看待经济问题。

钢铁先生分析了各国的工业积累过程,认为主要方式有对外掠夺、战争赔款等,这些俄国都不具备条件,所以俄国必须从本国的农业中获得工业资金,也就是从农民身上得到原始积累。

这是搞集体农场的初衷,在武装起来的工人面前,俄国数千万农民毫无反抗之力,多次革命后才分到手里的土地再次被收走,劳动积极性大大下降。一度开始出现饥荒,乌拉尔山另一边的集体农庄农民甚至开始偷偷往西伯利亚、往哈萨克汗国偷渡。

但俄国的粮食出口开始大幅度提高,再次成为欧洲最大的粮食出口国,跟邻居乌克兰竞争激烈。伴随粮食出口的,则是大量机器设备的进口。以金属加工业的大量设备优先,以德国、美国和大汉的产品最多。这个时代可没有技术封锁那一套,只要手里有黄金,什么都能买到,最先进的机床,最好的大炮生产技术,有的是人卖。

以国家力量推动,很多私人需要积累几代人才能达到的大型工厂,短时间内在俄国建立起来。八年新经济积累的财富,几年之内变现成156多座大型工业工厂,红俄政府的军工实力在沙皇俄国基础上翻了一倍。在这个过程中,大汉帮了很大的忙,因为得知红俄开始了工业大建设之后,大汉老皇帝召见了红俄大使,跟对方商讨工业合作,带着纯粹的善意,提出可以援建红俄最先进的工业项目,数字就限定在156个。

大汉提供三分之一的低息贷款,三分之一款项可以用红俄的农产品来偿还,只有三分之一需要用宝贵的外汇。项目内容可以由红俄自己选定,红俄派出规模宏大的考察团,他们惊讶的发现,在这个大帝国里,工业体系的完备超乎想象,全世界有的工业们来都能在这里找到,世界其他地方找不到的,在这里也能找到。虽然有数以百万计的乡镇中小工厂,可发展成巨型托斯拉企业的也不在少数,上千家总是有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