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国本公海舰队盯着英国本土舰队,从意大利通往北非的航线,用空军足以护航,德国和非洲从未如此接近过。
大军登陆意大利殖民地的好处是,直接威胁埃及。英美被迫在埃及应战,因为苏伊士运河不能丢失。就算地中海航线不再安全,这条航道也不能被德国控制。
德军主力一次次击败俄国,偏师在北非鏖战英美。第一年就打下了盟友奥斯曼帝国心心念念的埃及。
只有埃及吗,德国的野心更大,他要的是印度。巴格达大铁路这条轴心将德军兵力快速往中东输送,联手埃及军团驱逐了叙利亚的英军,收复耶路撒冷,接着进逼伊朗。
英美在看到红俄军节节败退,一退就是溃退,一溃退就是损兵折将几十万,还觉得红俄废,此时开始疑惑红俄是怎么顶一年的。
此时莫斯科战役已经打响,钢铁先生决心死守莫斯科,他一步都不退。还好五年计划建设的兵工厂都在乌拉尔地区,这里有紧缺的煤铁资源。大量军火源源不断生产出来,工人进行劳动竞赛,一天工作18个小时。早忘了当初在沙皇时期为从13.5小时工作制争取11小时工作制时发动的那些罢工,当然,现在工人们是在建设自己的国家嘛,给自己干活那能说累吗。是的,他们现在已经没有了说累的权力。这不只是战争期间,而是战前已经开始。
德军现在投入外围作战的,都是少量德国装甲兵团加大量仆从军,面对英美非常好用。但在东线,面对俄军的时候,就得用德军主力,加上保加利亚这样能打的部队。波兰也参战了,在顿巴斯大战之后,波兰大概觉得红俄药丸,立刻宣战,然后直扑立陶宛,强行组建了波立联邦,德国表示了默认。谁让波兰能提供300万大军,而立陶宛不能呢。
德波及小普鲁士联军500万大军气势汹汹杀向莫斯科,竟然生生让俄军顶住了。野战中俄军始终被打的找不到节奏,终于在莫斯科城下,抱定死守决心的时候,找到了感觉。
闪电战开战之后终于遇到了克星——城市攻坚战。
坦克能碾平野地战壕,却无法碾平一座城市,一座钢筋混凝土的城市加上钢铁的心。
“这剧本就对味了。”
刘勇强看着很舒心,接下来就是发了几年战争财后,大汉下场组建国际新秩序。重点是拆分大英帝国的殖民体系,这件事已经在做了。
因为英国宣战后,立刻动员南洋自治领的汉军,结果被自治领议会否决,此时自治领议会华人占三分之二席位,上一场世界大战用服兵役换来的席位。南洋的天早就变了,只不过披着一层英属殖民地的外衣,继续留在大英帝国经济体系之中罢了。同时在大英帝国和大汉帝国两个经济网络的交汇处,让南洋自治领经济蓬勃发展,新加坡已经进入世界前五金融中心了,仅次于上海、纽约、伦敦和旧金山。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动员不动南洋自治领,加拿大、澳大利亚还是可以的,这两条忠犬再次参战。不一样的是,澳大利亚比上次重要多了,因为华人在北方荒凉之地开发了规模庞大的铁矿,澳大利亚提前成为世界最大铁矿生产国,虽然华人势力控制了铁矿,艾氏铁厂还在澳大利亚北领地的达尔文港建立了规模庞大的煤钢联营工厂,为什么在这里,因为这里有大量的华人移民。
当初澳大利亚开放北领地和西澳北方地区,西澳北方是荒凉的干旱沙漠,但北领地靠近赤道,气候炎热,人口稀少,只有几万原住民。大汉移民这里甚至都不用银行给移民贷款购买小农场,因为根据移民优惠条件,可以免费得到160英亩土地,廉价的土地条件,很快吸引了200多万人移民这里,开辟了庞大的农田和热带牧场。有这些人口支撑,修建连通澳大利亚其他地区的铁路,从昆士兰采购煤炭,从西北采购铁矿,在中间的达尔文炼钢,年产钢铁300万吨,出口澳洲、印度、南非以及南洋市场。已经发展成了规模庞大的工业区,还是对战争至关重要的重工业基地。
澳洲煤铁资源就足够支撑大英帝国的军事工业运转,北美更强盛的工业产能让英美军队依旧比德军滋润的多,在北非他们别说喝上咖啡、红茶,甚至能洗热水澡。就是打仗的手艺糙了一点。美国大兵,悍勇有余,灵巧不足,一旦被包围,投的跟法军一样快(法国:我特么谢谢你,老子都退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