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边喝茶一边闲聊,随后说起了诸葛亮和刘伯温即将上任,朱雄英也开口问了萧何有没有其他的问题。
萧何沉思了一会,“公子,今年过了农耕,今年的税收全免,粮食充足,只不过,粮食即便再充足,也需要百姓有事做,不能光靠我们养着。”
“如今时至这个月份,百姓已经耕种不了粮食,回乡的话,只能种一些白菜,可白菜不能当粮食。”
“到了冬季,百姓所需的粮食,过冬的一切,都需要在这之前准备,需要动员所有百姓参与,借此机会,分发下去过冬所需。”
朱雄英开始沉思,这可不是几千或者几万个百姓,这是几百万百姓,每一个关于百姓的决策,都需要慎重考虑。
百姓归家,夏季、秋季到好说,冬季需要保暖的衣物,过冬的柴火,还有日常所需,需要的自然是天文数字。
朱雄英这些日子,一直有考虑过这个问题,他想到的方法,则是修路,这个时代的路,一旦出现雨天,辎重或者货车,基本上难行。
修路所需要的人力物力,正好可以弥补,所有参加修路的,每天可领取粮食。
至于修路,就不能简单的修路,而是选择水泥路,水泥路的优点,在于强度高,他有很高的抗压强度,抗弯拉强度。
耐久度高,使用年限很长,温度稳定性高,痕迹现象不明显。
当然,最重要的优点,则是在于水泥路的所需材料,都不是很难取,这个时代这些物质,除了水泥,其他东西都好获取。
至于缺点自然也有,周期长,影响交通,破损后,修复难度大,舒适性也比较差,可这些在这个时代,都不是大问题。
只是一家人,不能只管男的,不管女的,女的不能只局限于织布,还可以干一些其他的贴补家用。
受时代限制,需要对她们妥善安排,比如说,工作的场景里,没有男人出现,体力活,可以找那些身强体壮的嬷嬷!
这个时代女子基本都会的则是女红,在地理位置上,可以将草原上的动物毛皮都贸易过来,直接进行垄断,草原人不擅长做这些,可中原擅长,可以做的很精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