诚然,贤弟或许在某些方面稍显贪婪,对于金银财宝之类的黄白之物有着特别的喜好,但不可否认的是,他的为人正直坦荡。
而且,他对阿狸那可是发自内心的喜爱,同时对父皇您更是充满了敬仰与崇拜之情。但凡有利于我们大明发展和进步之事,他都会不遗余力地给予支持。
所以,儿臣认为我们应当一如既往地以真诚之心待人,只要我们真心实意地对待贤弟,相信他必然也会报之以同样的真心。
毕竟这么长时间以来,他可着实给了我们许多实打实、看得见摸得着的帮助啊!因此,父皇您实在无需对他心存戒备之意。”
就在此时,站在一旁一直沉默不语的姚广孝也微微颔首,表示赞同,并紧接着说道:“陛下,依老臣之见,太子殿下所言甚是有理。要知道,那朱吾能本就是来自600年后的人,对于咱们大明,自然会缺归属感和安全感,从而心生抵触情绪,不愿前来也是人之常情。
不过,陛下您完全可以考虑赐予他一座宅邸作为奖赏。至于他是否选择入住,则全凭其个人意愿即可。如此一来,想必他心中定会舒坦不少。总之,切不可将他视大明子民那般对待呀。”
朱棣微微眯起双眸,深邃的目光仿佛能够穿透眼前的一切迷雾,直直地望向远方。
时间一分一秒过去,周围一片寂静,许久之后,朱棣缓缓转过头,将视线落在了朱高炽身上。
他紧紧地盯着自己这个身材肥胖但心思细腻的儿子,似乎想要从他的表情和眼神中探寻到更多内心深处的想法。
终于,朱棣打破了沉默,开口问道:“太子,你的意思是什么?”
声音低沉而富有威严,让人不禁心生敬畏。
朱高炽深吸一口气,向前迈了一小步,恭敬地回答道:“儿臣认为少师所言甚是有道理。贤弟他着实帮了咱们不少大忙!母后病重,是贤弟多方奔走,才联系到医术高明的医院,才让母后得以康复;
还有那军事方面,贤弟提供的诸多策略和实物,大大增强了我军的实力;至于农业、教育以及基建等领域,贤弟也是尽心尽力,给予了我们许多宝贵的建议和实际的支持。
此次壑儿遇险,若不是贤弟挺身而出,恐怕后果不堪设想……可以说,贤弟对我们的恩情真是比山高、比海深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