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棣心中明白,唯有依靠强大的军事力量和灵活的外交手段,方能维护大明的利益和尊严。

他坚信,在锡兰山国驻兵不仅能够保障大明船队的安全,更能向周边国家展示大明的实力和决心。

然而,让朱棣始料未及的是,当他在朝堂之上提出往海外驻兵的提议时,却遭到了众多文臣和武将的反对。

这些人或出于对战争的恐惧,或担心此举会引发不必要的外交争端,纷纷站出来表示异议。

礼部尚书吕震一脸凝重地走出队列,他眉头微皱,忧虑之色溢于言表。

他向朱棣深施一礼后,语气沉重地说道:“陛下,微臣以为,我大明虽然国力强盛,但在海外多地驻兵一事,仍需谨慎考虑。

此举不仅需要筹备大量的粮草物资,还需耗费众多人力,这对国家来说无疑是一项巨大的消耗。

况且,海外之地风土人情与我大明大相径庭,驻军于此恐怕会引发诸多事端,实乃得不偿失啊。

更何况,那些地方本就是我们的附属国,只要让他们派兵保护我们的船队,无需驻军。”

工部尚书宋礼紧接着也出列,他的脸上同样写满了忧虑。

他向朱棣躬身行礼后,忧心忡忡地说道:“陛下,近年来,长江、淮河流域已连续三年遭受旱涝灾害,前年河北更是遭遇了严重的蝗灾。

如此天灾频繁,导致国库空虚,财政吃紧。

在这种情况下,如果还要在海外驻兵,那么大明境内的众多难民又该如何安置呢?这实在是一个令人头疼的问题啊。”

兵部侍郎方宾站在原地,沉思片刻后,还是决定上前表达自己的看法。

他向朱棣行礼后,缓缓说道:“陛下,边疆防务本就形势严峻,如今若再抽调兵力远赴海外,势必会削弱本土的防御力量;万一北方的鞑靼等外敌趁机来犯,我们恐怕难以应对啊。”

方宾的话音刚落,淇国公邱福也站了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