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旦吕喆持球,雷霆队的防守队员立刻如同潮水般涌上来,毫不犹豫地进行双人甚至三人包夹,压缩他的持球空间,不给他任何轻松出手的机会。
面对包夹,吕喆并不慌乱,他清楚自己的作用不仅仅是得分,更是球队进攻的发动机。
他利用自己吸引防守的能力,冷静地将球传出去,试图为队友创造机会。
然而,这节比赛,尼克斯队其他球员的进攻,却显得不够稳定。
替补轮换阵容登场,兰德里·菲尔兹,史蒂夫·诺瓦克,伊曼·香珀特,这些球员在进攻端,都未能提供稳定的火力支持,投篮命中率起伏不定,难以把握住吕喆创造出来的机会。
反观雷霆队,詹姆斯·哈登继续扮演着“最佳第六人”的角色,表现神勇无比。
他带领雷霆队的替补阵容,频频冲击尼克斯队的防线,里突外投,无所不能,给尼克斯队造成了巨大的麻烦。
哈登就像一个进攻万花筒,突破犀利,抛投精准,三分冷血,让尼克斯队的防守防不胜防,难以限制。
第二节比赛,眼看分差就要被拉开,关键时刻,又是吕喆站了出来。
他迎着雷霆队的防守,再次命中一记三分球予以回应,如同定海神针一般,稳住了尼克斯队的局势,勉强没有让分差被进一步扩大。
但这节比赛,尼克斯队的进攻火力明显下降,仅仅得到22分。
而雷霆队在哈登的带领下,进攻端表现更加出色,单节得到26分。
半场比赛结束,尼克斯队以51:53,反倒落后雷霆队2分。
下半场比赛开始,双方替补席上,都涌现出了意想不到的关键人物。
雷霆队这边,站出来的竟然是中期才加盟的老将德里克·费舍尔。
在吕喆下场休息的短短3分钟时间里,38岁高龄的费舍尔,仿佛焕发了第二春,老骥伏枥,爆发出了惊人的能量。
他沉稳地掌控着雷霆队的进攻节奏,利用丰富的经验和出色的战术意识,将球队的进攻梳理得井井有条。
费舍尔频繁地发起挡拆战术,精准地将球塞到内线,帮助雷霆队的内线球员轻松完成终结。
在他的组织下,雷霆队的进攻火力大增,一度将领先优势扩大到了两位数,10分。
尼克斯队的防守,瞬间被雷霆队的替补阵容打得七零八落。
关键时刻,还是需要英雄挺身而出。
吕喆结束短暂的休息,重新回到场上,他的回归,瞬间稳住了军心。
吕喆上场后,第一个防守回合,就死死缠住了老鱼费舍尔,限制了他的组织和传球,雷霆队的进攻火力立刻锐减。
没过多久,费舍尔就被换下场,雷霆队的进攻再次陷入停滞。
而尼克斯队这边,角色球员兰德里·菲尔兹,突然找回了投篮准星,手感爆棚。
他多次接球跳投命中,其中还包括一记关键的三分球,帮助尼克斯队紧咬比分。
在一次进攻中,吕喆持球吸引了雷霆队的大部分防守注意力,塞弗洛沙的防守重心也被吕喆牢牢牵制。
菲尔兹敏锐地捕捉到了机会,果断空切到侧翼,接吕喆的精准传球,手起刀落,三分命中,再次将分差缩小到了4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