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时,有位年轻官员面露难色,小声嘀咕。
“如此庞大法典,想要让百姓快速理解,怕是不易。”
苏长青闻言,接过话茬。
“此事朕已有考量。
各地官员要组织乡绅、里正等,深入民间讲解。
同时,张贴通俗易懂的告示,务必让每一位大秦子民都能领会法典精神,让法典成为守护大秦繁荣的坚实后盾。”
朝堂之上,众人对《大秦民法典》的讨论愈发热烈。
“陛下,这法典虽好,可大秦疆域辽阔,各地风俗民情大不相同,推行起来恐怕会遇到阻碍。
就拿偏远的山村来说,村民们习惯了以往的乡规民约,对这新法典怕是难以接受。”
“大家所虑不无道理。
但正因为各地情况不同,才更需要统一的法典来维护公平。
推行之时,我们可以结合各地实际,灵活引导。
比如在偏远山村,先选派熟悉当地情况的乡贤协助讲解,让村民明白法典是为了保障他们的利益,而非约束。”
这时,一位武将站了出来,瓮声瓮气地说。
“俺不懂这些律法条文,但俺就想知道,这法典对军队管理有没有帮助?
毕竟将士们在前线出生入死,可不能寒了他们的心。”
诸葛亮微微一笑,耐心解释。
“将军放心,《大秦民法典》也涵盖了军事相关条例。
它明确了军功奖赏、抚恤制度,保障将士们的权益。
日后,将士们立下战功,按照法典规定,该得的奖赏一分都不会少。
若有伤亡,家属也能得到妥善抚恤。
如此一来,便能激励将士们奋勇杀敌。”
武将听后,满意地点点头,憨笑着说。
“有这法典保障,俺和手下兄弟们在战场上就更有干劲了!”
苏长青看着朝堂上众人的反应,心中欣慰,再次强调。
“这《大秦民法典》是大秦走向昌盛的关键,各级官员务必全力配合推行。
朕会派遣巡察使,到各地监督执行情况,若有阳奉阴违、阻碍法典推行者,严惩不贷!”
群臣纷纷跪地,齐声高呼。
“臣等遵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