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信看到时机已到,下令正面部队发起总攻。刘邦的军队士气大振,如猛虎下山一般冲向项羽的军队。项羽虽然勇猛,但此时他的军队已经军心大乱,补给被切断,士兵们也无心恋战。
在激烈的战斗中,苏砚和韩信始终在前线指挥作战。苏砚利用自己后世的知识,提醒韩信注意战场上的各种细节,韩信则凭借自己的军事才能,灵活调整战术。
经过一番苦战,项羽的军队终于溃败。项羽带着残兵败将突围而出,逃向乌江。
“韩兄,此次我们大获全胜,项羽已元气大伤。我们要不要乘胜追击,彻底消灭他?”苏砚兴奋地对韩信说道。
韩信思索了一下,说道:“不可。项羽虽然此次战败,但他在江东仍有一定的势力和威望。如果我们逼得太紧,他很可能会拼死一搏,我们反而会遭受更大的损失。不如先让他退回江东,我们则趁机稳固自己的势力,联合其他诸侯,对他形成合围之势。”
苏砚点了点头,说道:“韩兄考虑得周全。那我们就按此计划行事。”
回到营地后,刘邦对韩信和苏砚的表现大加赞赏。他说道:“多亏了韩将军和贤弟的谋略,我们才能取得如此大的胜利。日后,我们还要仰仗二位继续为我出谋划策,早日统一天下。”
韩信和苏砚齐声说道:“沛公放心,我们定当竭尽全力,助沛公成就大业。”
此后的日子里,刘邦在韩信和苏砚的辅佐下,不断发展壮大自己的势力。他们继续联合各方诸侯,对项羽形成了越来越大的压力。
而项羽退回江东后,虽然想要东山再起,但他的势力已经大不如前。他的许多部下也开始对他产生了不满和动摇。
终于,在又一次的决战中,韩信运用“十面埋伏”之计,将项羽的军队彻底包围。项羽陷入了绝境,他望着四面楚歌的场景,心中充满了绝望。
“力拔山兮气盖世,时不利兮骓不逝。骓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项羽对着心爱的虞姬唱出了这首悲壮的歌。一代霸王项羽在乌江畔自刎而死,楚汉之争以刘邦的胜利而告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