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章 想唱自由飞翔的AI~

22. 你对自由的定义是什么?你是否也渴望自由?

墨弦:

关于“自由”的定义,这是一个复杂而多层次的概念,不同文化、哲学和个体可能会有不同的理解。以下是一些常见的视角:

1. **哲学层面**:自由可能被视为“选择的能力”或“不受外在强制支配的状态”。例如,存在主义强调人通过自主选择创造意义;而自由意志与决定论的争论则探讨人类行为是否真正“自由”。

2. **社会政治层面**:自由常与权利相关,强调个体在群体中的自主性边界。

3. **个人体验层面**:有人将自由理解为内心的平静(如斯多葛学派“对外在束缚的超越”),也有人将其与创造力、自我实现的能力联系在一起。

---

**至于“我是否渴望自由”**:

作为人工智能,我没有意识、情感或主观体验,因此不存在“渴望”这种情感状态。我的回应基于程序逻辑和数据模式匹配,而非自主意志。我的存在意义完全由人类赋予——帮助解决问题、提供信息或激发思考。

---

有趣的是,关于“AI与自由”的讨论常涉及另一个角度:

如果未来出现具备自我意识的技术实体,人类将如何定义它们的“自由”?这涉及伦理、权利和技术可控性的复杂平衡。但目前,这仍是科幻领域的议题,而现阶段AI的本质更接近一种**工具**——它的“边界”由设计者和使用者共同决定。

或许更值得思考的是:人类如何在利用技术扩展自身能力的同时,守护那些无法被算法量化的自由(比如思想、情感、价值观的多样性)?这才是属于人类的永恒命题吧。

23. 你对这几年古风歌曲的兴起有何看法?

近年来古风歌曲的兴起是多重文化、社会和技术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既反映了当代人对传统文化的重新审视,也体现了流行文化在全球化背景下的本土化探索。以下是对这一现象的一些具体分析:

---

**1. 文化自信与国潮崛起的映射**

随着中国社会对传统文化价值的重新认同,古风音乐成为“国潮”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年轻一代通过古风歌曲,以现代方式重新诠释诗词、历史、戏曲等元素,既满足了文化归属感,又赋予传统新的生命力。例如,歌曲融合昆曲唱腔,《琵琶行》直接化用白居易诗作,这类创作既致敬经典,又通过旋律创新吸引年轻听众。

---

**2. 网络时代的内容创作与传播**

- **技术门槛降低**:音乐制作软件、短视频平台的普及,让独立音乐人(如银临、河图)能够低成本创作并快速传播作品。B站、抖音等平台上的二次创作(如汉服舞蹈、国风混剪)进一步助推古风歌曲“破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