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就是老油条,脸皮厚,不要脸,远不是赵刚能hold住的。
“老李,这就不对了,三个团联合作战,肯定是商量着来。”
“嘿嘿,你瞧我,喝点酒说话也没个把门的,忘了还有赵团长在。赵团长是文化分子,懂得多,气量也大,不会跟我计较吧?”
李云龙阴阳怪气的说,真有一套。
赵刚再好的涵养,也被气的够呛了,明明是皆大欢喜协同作战的好事儿,也能生一肚子气。
能联合就联合,联合不了,那就各打各的。
要不是为了大事,他才不会跟李云龙这种人坐在一个桌子上吃饭。
本想着三团一起进攻,万一有日军部队来援,也好互相配合打伏击。
彼此之间也有一个照应。较之其他友军部队,赵刚的卫国团显然可以更亲近八路。
明明是好心,却被当成驴肝肺。
脾气再好也受不了。
联合作战的事情谈不下去,还有一件事可以继续谈,但不是跟丁伟和李云龙谈,而是跟他们的旅长谈。
李峰有意让赵刚继续保持身份,与八路联合组建雁北新军,依托现有的卫国团,再组建一个新二团,乃至一个新三团及骑兵团。
雁北新军一共4个团的编制,双方各占两个,各投入干部骨干人员。
所需的装备军械由李峰拿。
上赶着带人组建队伍的目的只有一个,把赵刚给扶持起来。
以赵刚的资历、出身,那都是干干净净没有问题的,以前的组织工作,现在带队作战,在抗战初期做到主力团长,往后两年发展成纵队司令或者政委。
路子可以参考那位水利先生,带一支兵马做大做强后,至少可谋求中将乃至上将军衔。
李峰、周卫国等,都是国军序列出身,日后即便想加进去,也有一个出身问题影响最终的成就。
只需牢牢抓住赵刚这条线,将部队握在手中,日后赵刚提升上去了,也能实现一步登天。
本来将独立团、新一团、卫国团、新二团组成雁北新军挺合适。
可看丁伟、李云龙的情况,赵刚有清晰的自我认知,拿捏不了这两个老油条,还是算了吧。
平安县三团协作无疾而终,赵刚马不停蹄的前往八路旅部,主动上门商议组建新军的问题。
这当然是好事,符合广积粮,缓称王的路线。
暗中发展自己的部队。
借李峰的力,吹他们的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