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6章 刘宏的小心思

闻言,蔡琰忙还了一句。

这句话倒也不假,刘宏为了给黄殊造势,朝臣每个人手中都有那几首诗的抄写版。

“让姑娘见笑了。”

“拙作罢了,登不得大雅之堂。”

黄殊有些惭愧的摆了摆手。

文抄公而已,哪怕他脸皮很厚,此刻也是有些羞愧的。

二人交谈间,婢女已经将蔡邕搀扶着离开了前堂。

蔡邕昏迷,身为蔡邕嫡女的蔡琰也不好离去,不然将客人晾在这里,实在是有违礼数。

“若黄侍郎所作都是拙作,那普天之下怕也没几个佳作了。”

“说来惭愧,妾身自问熟读诗书,但观黄侍郎所作多时,也未能做出一首像样的诗作。”

蔡琰低着头,有些不好意思的说道。

“诗词一道,非是学识多就行得通。”

黄殊摇了摇头,笑道。

这时,老仆端了些热茶汤过来,给三人一人摆了一碗。

“那不知,如何才能够做出优秀的诗词?”

蔡琰颇感兴趣的问道。

谈别的,她或许不会感兴趣。

但是在诗词文章之事上,她确实兴致勃勃。

“阅历。”

“正所谓,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

“路途中所经历的都将成为你对人世百态的感悟。”

“是悲欢苦乐,是离别相逢,是晨钟暮鼓,是庭外的一院残雪。”

“不经历人生,灵感,又从何而来?”

黄殊强忍着茶汤的怪味,喝了一口。

“多谢黄侍郎指点。”

“妾身,感激不尽。”

“只可惜...妾是闺中之人,每日困在府中,犹如笼中之鸟、网中之鱼。”

蔡琰叹了口气,有些哀怨的说道。

“姑娘,谁言女子不如男,巾帼亦能胜须眉。”

“人生不同时期,总会有所不同,抓住其中感悟,自然会有所成就。”

黄殊看着蔡琰那失望的样子,不由开口鼓励了一句。

二人就这般聊着,不知不觉天色已经暗了下来。

“呀,天色竟然这么晚了。”

“今日叨扰许久,黄某告辞了。”

“劳烦姑娘安慰安慰蔡公,朝中之事不要参与太多。”

“不如专心修史,于他于你,都是好事。”

黄殊起身,对着蔡琰告辞道。

“多谢黄侍郎,妾身待字闺中,不便出门相送。”

蔡琰连忙起身施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