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陛下,臣觉得刘令君此言甚是在理,幽州之乱,也唯有令君能够解决。”
“另外,若只是刺史之权,恐怕不够。”
这时,担任宗正的刘焉开口了。
虽然没有直言,但是意思已经很明显。
“废使立牧之事,再议,但此番令君前往幽州确实需要更多的权柄。”
“刘虞听令,朕封你为幽州牧,总领幽州军政。”
刘宏看了一眼刘焉,虽然没有同意,但却立了刘虞为州牧。
有了这个开头,那么后面就很难再关上了。
刘焉虽然有些不甘心,但还是退了下去。
“臣,遵旨!”
刘虞颇感沉重的应声。
“传旨,调右扶风黄琬入京,封为尚书令。”
“退朝!”
“太子少傅黄子归、宗正刘君郎留下。”
刘宏雷厉风行,当即敲定了一切后宣布退潮,但却留下了黄殊与刘焉。
百官徐徐退去,纷纷离开德阳殿。
“黄少傅,刘宗正提议废使立牧,任用宗室以及朕所信任之人前往各州担任州牧。”
“你觉得,刘宗正提议可行否?”
刘宏看向黄殊,出言询问道。
如今没了刘虞,刘宏猛然发现自己身边所能够完全信任的不多了。
以往遇到重大事情,刘宏还可以和刘虞商议,但如今...他只能寄希望于这个刚刚提拔起来的黄殊。
“陛下,臣觉得...如非必要,还是莫立州牧。”
“但是一些发生叛乱,朝廷短期内又难以镇压的州却可以。”
黄殊看了一眼刘焉,旋即拱手说道。
立州牧的弊端,没有比黄殊更清楚的了。
可以说,大汉就是从立州牧开始正式坍塌的。
刘焉想要立州牧干嘛他也清楚,但这也符合黄殊的利益。
“怎么说?”
刘宏看了一眼黄殊,询问道。
“各地叛乱难以镇压,多是因为地方兵力不足以与贼军抗衡。”
“地方郡守又受节制,无法募集士兵来镇压叛乱。”
“如今西凉叛乱、冀州叛乱、幽州叛乱以及益州叛乱频发,朝廷想要短期内镇压,恐怕很难做到,不如放出一定的权力。”
“但也不能放太多,否则将来想要收回就难了。”
闻言,黄殊立刻对刘宏解释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