卫兹虽然有些犹豫,但还是下定决心赌上一把。
“兄长,收获不小嘛。”
营门口,一早就听到风声的张飞,早早就赶到营门口等着。
当看到队伍从南面回来后,立刻笑着迎了上去。
“此番不同,这次是卫家主主动出资,资助我们的。”
关羽摆了摆手,旋即解释道。
“在下卫兹,字子许,陈留襄邑人,此番关将军路过襄邑缺少粮草,听闻黄巾军在兖州除暴安良,某便出资赞助了五万石粮食。”
“虽然不多,但也能够共贵军用上些许时日。”
卫兹拱了拱手,笑着说道。
“你这家伙...看起来倒是与那些鱼肉乡里之人不同。”
张飞打量了一下卫兹,发现对方面有正气,不似那种作伪之人。
“不是在下自夸,其实,卫家在襄邑也算是名声不错的了,自然不是那种鱼肉百姓之人。”
“我卫家田产,也是祖上遗留。”
卫兹自然是打听过黄巾军的行事风格,当即开口解释道。
“好了贤弟,我要带他们去面见陛下,你让弟兄们将粮草整顿起来。”
关羽看向张飞,吩咐道。
“好嘞,交给我吧。”
张飞点了点头。
三人辞别张飞后,便前往黄殊所在的中军大帐。
“臣关羽,参见陛下。”
“草民卫兹,拜见陛下。”
“草民阮瑀,拜见陛下。”
关羽领着二人来到军帐内,对着黄殊拱了拱手。
卫兹...阮瑀?
“无须多礼。”
黄殊停止打坐,看向了二人。
卫兹的印象只停留在投资人的层面。
黄殊记得,卫兹曾在曹老板讨董的时候资助过他,然后在讨董之时被徐荣埋伏致死。
至于阮瑀的名声就有些大了。
建安七子,最出名的是文章方面。
曹魏的出征檄文大多是陈琳与阮瑀所书,而且其本身也是蔡邕的学生。
“陛下,末将途经襄邑时,受卫家资助粮草。”
“听闻我黄巾军的行事作风,卫子许便决定资助我军五万石粮草。”
“至于这位...”
关羽将卫兹与阮瑀介绍了一番。
还未等他说完,黄殊便打断了他的话。
“朕知晓,阮瑀乃是我岳父的得意门生。”
“蔡公曾言,阮瑀性情高洁,文章锦绣,就是过于向往山水之间。”
黄殊看着阮瑀,打趣了一句。
“我...老师当真这么说?”
阮瑀原本还有些得意的脸色,瞬间就垮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