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呈秀在自己家里,想不明白,为什么熊廷弼贪污170,000两军饷,屁事都没有,王化贞在辽东大败,屁事儿也没有。
凭什么?就按着自己贪污行贿的罪名,不断地咬下去?熊廷弼当时也曾经说过,我贪污的比他们还少,凭什么定我的罪?我宁愿承担这个贪污的罪名,我也不愿意交代,这170,000两银子去哪里了。
反正魏忠贤,对这个熊廷弼非常不满意,自己干脆就对北京的官员进行审查,第一个就开始指责北京的监狱,也就是大明王朝的天牢。
崔呈秀就精心写了一份奏折,举报北京监狱蒋应旸,私自放任熊廷弼的儿子出入,同时还把熊廷弼写的《辽东传》,一起送上去了。
毕竟自己现在已经投靠了魏忠贤,辅臣冯铨听到这个消息,也看到了这个奏折,直接就汇报给了天启皇帝朱由校。
本来这件事情在太子朱小松的处理下,已经风平浪静了,没想到这封奏折又引起了朝廷的争议,东林党觉得这就是机会。
马上又开始了弹劾,熊廷弼流言蜚语,心怀不轨,丧权辱国,简直就是恶贯满盈,罪在不赦。朱小松听到这个消息觉得非常头疼,没想到这个崔呈秀这么不识趣,这一下这个案子又起来了。
熊廷弼我行我素,狡辩,推卸责任。王化贞态度比较好,至少人家承认,又是后悔的痛哭,又是惭愧,现在这件事情如果不处理的话,恐怕会麻烦越来越大。朱小松觉得这件事情,虽然转移了注意力,但完全给自己找麻烦。
朱小松不得不盘算一下这件事情,这个王化贞在蒙古人当中很有声望,还有一个老部下毛文龙,蓟辽总督王之臣也和这个王化贞关系非常不错。
朱小松想来想去,想出了一个好办法,那就是制造一个更有争议的话题,这个人就是李三才。并写了一张纸条,直接交给了洪承畴。
在自己家里,洪承畴看到太子给自己的这三个字,马上就写了一份奏折。毕竟李三财这个人是一个极具有争议的人物,最重要的是,现在这个人已经死了,去年就被剥夺了一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