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掏件,竹筒倒豆子般把水泥厂的事说了出来。“宝国哥,这是咱们村的机会啊!”他红着眼眶,“要是厂子建起来,乡亲们就能在家门口挣钱了!”
侯宝国放下筷子,推了推金丝眼镜。他起身走到窗前,望着远处新建的高楼大厦,缓缓开口:“兴邦,你还记得小时候咱们在后山采药的事吗?”
张明秀擦着手从厨房出来,接话道:“那时候漫山遍野都是草药,丹参、柴胡,一采就是一背篓。”她叹了口气,“现在有些地方开山挖矿,好好的青山都秃了。”
侯宝国转过身,目光如炬:“水泥厂一旦建成,粉尘、噪音、污水,哪样不是祸害?咱们侯家村的石灰石矿是宝贝,但不能当土疙瘩卖。”
他拿起茶杯,轻抿一口,“你们把药材种好,发展绿色产业,既能保护生态,又能长远致富。水泥厂建在公社附近,矿石由你们供应,这才是双赢。”
侯兴邦望着窗外的霓虹灯,想起村里那些贫瘠的土地,想起老人们咳嗽不止的模样。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他突然明白,堂哥说的是对的。可一想到村民们期待的眼神,他有些犹豫:“可乡亲们……”
张明秀坐到他身边,拍了拍他的手:“兴邦,我知道你为难。但有些路,走得急了反而会摔跟头。你回去好好跟大伙说说,咱们不能为了眼前的利益,断了子孙的活路。”
回到侯家村的那天,天空飘着细雨。侯兴邦站在大队部的土台上,看着台下密密麻麻的乡亲。
“大伙都盼着过上好日子,我懂。”他的声音有些哽咽,“可水泥厂一旦建起来,咱们的青山就毁了,药材也种不成了。”
人群中响起一阵骚动,六叔公拄着拐杖站起来:“兴邦,你是不是听你堂哥的话,不想让咱村发展?”
侯兴邦红着眼眶,从口袋里掏出一叠照片。那是他在省城郊区拍的,灰蒙蒙的天空下,几座水泥厂烟囱喷出滚滚浓烟,周边的庄稼枯黄一片。
“大伙看看,这就是代价!“他大声说,“咱们侯家村祖祖辈辈靠山吃山,不能让子孙后代守着秃山喝西北风!”
会议室里,县工业局的领导敲着桌子:“侯兴邦,你这是唱的哪出?放着现成的资源不用,瞎折腾什么?”
侯兴邦挺直腰板:“领导,我们想好了,侯家村个水泥厂,但可以供应矿石。我们要发展药材种植,走绿色致富的路。”
他掏出一份计划书,“这是我们的规划,请领导过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