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3章 吃完了请走

赵老爷语塞,他说的是这个意思吗?

赵琳接着说:“儿孙自有儿孙福,少管儿孙享清福。”

赵老爷再次语塞,这说的这叫什么话,生而不养,养儿不管,那成什么了。

赵琳郑重其事的说道:“人,我是不可能送走的,孩子我既然留下了,那就不能委屈了,至于其他的,和父亲你也没什么关系。”

“你这叫什么话!你是我的女儿,什么叫做和我没有关系!”

“你一个孀居的妇人,领了两个和你毫无血缘关系的人回家,外面人会如何议论你,如何议论侯府,如何议论你的孩子,你不在乎,你也不在乎别人如何说瑄哥儿和珲哥儿吗!他们两个在外面读书、走动,会听见多少闲言碎语,你也不在乎吗!”

赵老爷突然压低了声音说道:“那孩子的亲生父亲,背后势力是何等危险,还要我告诉你吗!”

“我一早就不赞同你与他们相交,咱们赵氏一族清流百年,你也算知书达理,你一个妇人家,整天搞那么花心思有什么用!你与侯爷夫妻不和,我也不求你一定要相夫教子,我只求你为人做事思前想后,不要惊世骇俗!”

“你是赵家出去的女儿,倘若你要一意孤行,抛头露面,到时候出了什么事,你要连累全族的女儿跟着你遭殃!我和你母亲百死难赎!”

赵琳还是那副云淡风轻的样子,仿佛天塌下来都能自己扛着。

“父亲大人,你作为一个男子,你有你的胸襟和抱负,我作为一个女子,同样拥有自己的快意人生,不以任何人的想法为转移。”

“而你所以为的小女儿,也已经长成了不需要向任何人妥协的样子,无论是对您,还是对别人,顺我者同行,逆我者,不相谋。”

赵老爷、赵夫人对赵琳三姐妹的印象,一直停留在许多年前她们上花轿的那一刻。

赵琳的三姐赵瑾嫁给了定远侯,婚后去了辽北,从没回来省过亲,她在婚后第八年势起,成了辽北远近闻名的女将军。

在和鞑靼数次的周旋中,百战不殆,朝廷不接受女子从军,她就自己成立了娘子军,挂在定北侯麾下。

赵琳的四姐赵瑜嫁给了靖远侯,婚后去了岭南,一样没有回来省过亲,一样在婚后第五年势起,成了岭南不可或缺的守将。